以神的道建立神的教會

過去四年,我一直在靈風講道(Langham Preaching)擔任東亞區域統籌主任。前不久,收到一位東亞牧者發來訊息:「此時此刻,靈風講道的訓練帶來很大的功效。受訓的牧者能在他們各自的地方講道。過去三個月,因疫情封城,沒有巡迴牧者前來服侍,本地信徒領袖只好包攬一切講道工作。」

在主體世界,只有約四分之一的牧者有機會接受正規神學培訓。許多教會缺乏牧者,須依靠信徒領袖來傳講神的道。約二十年前,斯托得(John Stott)創辦了靈風講道,回應這些需要。

靈風講道是一項培訓事工,旨在建立本地傳道人,讓主體世界的教會愈趨成熟。這項事工集中關注貧困、有迫切需要且具發展潛力的地區。目前靈風講道約在八十個國家舉辦培訓班。在東亞,靈風講道活躍於九個國家,並與海外基督使團緊密合作。許多海外基督使團的宣教士都以促進者的角色從旁協助。

參與靈風講道的服侍,我尤其感到榮幸的是,看到各地基督徒領都渴望知道如何理解並忠心傳講神的道。許多人來參加工作坊時都深知自己在這方面裝備不足,但在離開時都大得奮興,心志更新,更加委身神的道,也更有信心能自己發掘神的話語,領受當向群眾傳講的信息。

有一位在蒙古的牧者告訴我,他傳道二十年,卻未曾接受任何訓練,他很興奮能有機會學習如何傳道。另一位在柬埔寨的牧者說,他是透過Youtube觀看講道節目,從約爾歐斯汀等人身上學習講道。其他人也坦承自己從書本或網上「借用」信息。許多蒙召作傳道的人連高中都沒畢業,而在一些地方,因為欠缺自己語言的查經資料,講者除聖經外別無源。

靈風講道旨在裝備這樣的人,幫助他們講出忠於聖經、貼切聽眾、表達清晰的信息。培訓為期兩年,共有三梯為期四天的工作坊;大部分時間用於研讀不同文本,在小組裡討論,一同預備證道內容。他們亦會聆聽和評論一些證道範例。透過實際操作,這種小組學習方式使參與者在彼此建立關係的同時,也接受挑戰和鼓勵。第一梯工作坊結束後,我們會組織「講道社群」,讓他們可以繼續在小組中聚會,並在一年內反覆練習。大部分社群只是每一兩個月聚會一次,但有些地方的牧者每週都會相聚,一同預備講道。

工作坊的參與者當中,不少人得著裝備後便在自己的地區和網絡中培訓他人;也有些人完成了第一梯工作坊後,就立即回家培訓他們自己教會的領袖。這項事工與海外基督使團的工作有甚麼關係?使團的異象是要在東亞推廣教會倍增運動,建立扎根於聖經的本土化教會;靈風講道能協助這些教會裝備本地領袖,透過培訓將他們的事奉奠基於神的道。這也為未能接受正規神學訓練的草根領袖提供機會;甚至有神學院畢業生也表示自己從這種簡單又實用的訓練中獲益不少。

十八個月前,因著荷蘭同工柯依莉(Iljode Keizer)的努力,有七十人參加了在菲律賓首度舉行的靈風講道。顯然,人們迫切需要這種培訓,尤其是在各個省份的貧民窟或棚屋區。因此,在馬尼拉工作坊完畢的六個月後,我們接到再度回菲的請求,在獨魯萬為雷伊泰島和薩馬島的牧者舉行同樣的工作坊。此外,在疫情爆發前,靈風也接到在棉蘭老島和呂宋島北部開設培訓班的邀請。此外,許多曾參加初次培訓的人已把所學傳授當地其他同工。

差不多十年前,靈風講道開始在印尼舉辦,使團的宣教士亦扮演重要的角色。如今在全國各地,每年約有一千人參加工作坊。許多靈風領袖都曾受使團同工的培訓,例如艾若梅(Rosemary Aldis);而靈風講道能在全國各地建立網絡和傳播,也受益於與海外基督使團的關係。

我希望看見海外基督使團的事工和靈風講道能有更深的合作,相得益彰。由於宣教士對當地語言文化的了解,往往是協助開展培訓、揀選學員、匡扶後繼的最佳人選。

與眾多東亞牧者會面時,亦使我在宣教事工方面學到不少。

• 宣教所結的果子

不少本地統籌主任身為教會的中流砥柱,是先前宣教事工結下的果子,也常受訓於使團同工。看到宣教先鋒們結出的果子,如今成了何等樣的人,十分令人鼓舞。這些領袖對宣教士懷著深深感恩,也從培訓者身上習得對宣教的委身。與這些領袖的會面讓我看到開創跨文化宣教事工的價值。

• 培訓的需要

需求仍然龐大,不只是在神學院層面,對草根領袖們更是如此。大部分地區,即使牧者曾接受神學培訓,講道質素仍有進步空間。因此,在講道、教導和牧養工作方面,需要更多實用的在職培訓。不是這些領袖的錯——他們大多自知能力有限,也渴求進深,只是苦無機會。

• 促進者的角色

參與培訓事工者須甘願退居次要角色,以裝備可能的領袖人才為重。作為外人,我最主要的角色是促進,而不是教導或培訓。有時候,我會專程參加培訓活動,為的只是支持帶領工作坊的本地培訓員。有時候,他們不見得做到盡善盡美;但他們需要機會和鼓勵,以接下領導的棒子,好讓事工可以在地倍增,全面本土化。

請為靈風講道的工作禱告,尤其是在東亞各地。請為每個國家的領袖禱告,他們大多是繁忙的牧者,但因為看見這個事工亟須接續,就不吝投放時間。求主著實使用這項培訓建立本土化且合乎聖經的教會,使祂名得榮耀。

 

作者:
倪樸生
Phil & Irene Nicholson
1992年加入使團
領袖培訓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