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生命歷程,很難猜到神會領我到今日之處,因為許多重大決定都曾一度被我否決。然而當我把主權交出,順服神的旨意,就開始看到神在動工,即便後知後覺。
在香港轉換工作之際,因為我過去的老師擔任使團某地區分部的第三文化孩子(Third Culture Kids)協調專員,便透過父母詢問我是否願意接任泰國使團寄宿家庭的助理職位。我最初的反應是拒絕,原因是它聽起來像是份短期工作,並非事業大計。
作為有寄宿學校經驗的第三文化孩子,我對宿舍委員抱有先入為主的看法。我很感激他們在宿舍對孩子們的照顧,但我對這份工作的觀察僅止於此。特別是當我套用亞洲模式思考時,這工作聽起來並無法導向成功的事業或成就(即使它是神的工作),對我未來追求穩定的職涯能有甚麼幫助?恐怕吃力不討好吧!
更何況亞裔宿舍委員或宿舍監督十分少見(除了我自己,我只看過一個)。把時間快轉幾個月,因為神在我心裡動工,我申請成為寄宿家庭助理了。這是一個信服神的抉擇,並不像主日學和教會所教導的「相信就好」那樣簡單。也許是因為小時生活不穩定,所以到陌生環境我需要知道將會發生甚麼事並掌控,才能有安全感。想像一下經歷無數過渡期與困境的第三文化孩子是多麼不穩定,我當時並不明白,更遑論成年後的我仍在試圖理解,就可想見我要做出這不尋常的決定需要多大的信任。
信服神必須是一個天天都要做的、刻意的決定,這表示即使我未看見或未體驗,仍需要放手並選擇相信神真的為我最佳利益著想。
投入服侍第一年就大大擴展了我的視野。實際參與才知道原來有那麼多幕後工作,舉凡清理、接送、室內或室外的雜務,以及禱告會和團隊會議的事先準備等等。而我,甚至是我的寄宿學生,都天真地以為宿委的工作很簡單。這使我由衷感激這群鮮少受到感謝的幕後工作人員。也許宿委們並沒有許多工作成果可展示,但即使僅僅抽空陪伴並用心服事已極具意義。一年下來我逐漸意識到,我愛上了這班第三文化孩子,想為他們做更多事。
其一能做的便是在他們充滿變化的過渡期中,作堅實可靠的陪伴者。第三文化孩子每年迎接新的寄宿家庭助理是很常見的,因為他們很少在任上待超過一年。兒時經驗告訴我,能夠有可靠安全的成人較長時間的陪伴是多麼重要,因此我和一些學生與同事討論,決定再待一年。神滿足了我的渴望,使我又驚喜又感恩。
結束在寄宿家庭的服事後,懷著服事家庭與夫妻的渴望與熱情,我前往美國進修婚姻與家庭治療。雖然對於就學的國家與學校有不滿意之處,我仍感到神激勵我選擇這門專科,而不是其他常見的諮商碩士學位,因它不但能裝備我的專業諮商技巧,也教導我以信仰的眼光來引導專業。同樣的,我是在一陣掙扎之後,才降服於神並相信祂有美意。
坦白說,至今那仍是我經歷過最辛苦的考驗。我感到自己的身份與信仰的核心基礎被徹底顛覆,它們曾建基於代表愛與自我價值的象徵物,例如成就和讚美。我同時也經歷了創傷事件,使自己的苦雪上加霜,這些痛苦而難過的事件至今在我的生命中留下刻痕。直到在美兩年學業的尾聲,我才徹底承認自己再次試圖掌控,因為我放棄了神的同在。我也明白在傷痛期我既無處可去,而回轉向神也不會有損失,我當相信祂正在我裡面作工並為我預備未來。
回到香港,我休息了一陣子來自我恢復。當我感覺穩定和健康許多後,便開始尋找一份兼職工作,以便完成輔導實習。當時正值社會動亂與疫情肆虐,即使充滿許多未知,我仍舊時常掛念在泰國寄宿的那些第三文化孩子。此時新的任務向我招手,讓我陷入掙扎中。
我的床頭放了山景宿舍所贈的裱框手寫道別信,裡面的信息十分寶貴,因為它代表著那段時光與關係是信服神所結的果實。對他們來說,有個可靠的成人陪伴關顧,為他們發聲,耐心聆聽,理解他們,並與他們分享生命的智慧,都是有益的。
因為過去的傷害,我心裡總是懷疑自己是否準備好接受新任務。但我意識到如果我盡己所能去做,更勝於等待完美的預備與時機。我雖軟弱,但神能行不可能之事,我儘管將未來交在祂手中。因此我於2020年六月接下使團香港區第三文化孩子顧問的職位。
我明白每個新的一天都要刻意決定相信神。有些日子會比較辛苦,所以我需要時常被提醒:神恩夠用,欣然接受。願神繼續陶塑我作祂合用的器皿,阿們。
出自萬族萬民 102期 (2021.04)
作者:Cha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