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第三文化孩子的職前訓練

我和丈夫育有六名子女、十七名孫兒女。女兒素純和女婿馬克已在使團事奉近二十五年,他們早期在菲律賓,最近已轉到泰國擔任國際領袖的角色。多年以來,我們會找機會去探
望,並在能力範圍內支持他們,例如親身了解他們的居住環境、認識他們的同工、在他們事奉的地方小住。

由於我們的孫兒跟著父母在不同的文化中長大,我和丈夫對「第三文化孩子」特別關切,曾多次參與短期營會,協助兒童活動。第三文化孩子是指那些混合了父母文化背景和宣教工場文化,從而產生了「第三文化世界觀」的孩童。

我們服侍第三文化孩子的其中一種方式是——到新加坡參與「兒童天地(Kid Zone)」的服事,一共去了四趟。這是一個為新上任宣教士子女而設的適應活動,當宣教士父母接受
為期一個月的職前訓練時,孩子們也要「受訓」。此課程目的是歡迎新同工加入使團大家庭,提供轉銜期的支援,讓他們在亞洲展開新生活的同時也能保持情緒、靈性和身體的健康。

至於為孩童安排的活動,不只是提供托兒服務而已,更是刻意預備他們適應將來的生活。他們會在活動中嘗試不同的生活模式、飲食習慣、交通和說話方式。我們會鼓勵孩子分享對在異地生活的感受,他們也會多了解新加坡這個國家和她的文化。我們會到新加坡的旅遊景點觀光,並玩遊戲、做手工、上聖經課。

在課堂上,我們專注神如何帶領祂的子民,並透過約瑟等人的故事,讓孩子們認識到神的主權,祂掌管一切。當孩子們與家人啟程赴異地生活時,神已掌管他們的生命,祂對每個人都有祂的計劃。很多孩子一開始有點不知所措,但在活動結束時,會對神的預備和供應感到鼓舞。看見孩子們的改變實在是件美好的事。

一同生活的四個星期之中,有很多機會建立新的人際關係。在周末或平日晚上的自由時間,我們會應邀參加一些新加坡的文化之旅或遊戲之夜,從而更多接觸這些憑著信心出發的跨文化工人,個別認識每一名生力軍。每天與他們一起用餐、參與早禱會、聽他們分享見證,與他們及孩子建立關係。他們會講述如何裝備自己服侍神,以及如何成為宣教士;各人故事不盡相同,卻都十分精彩。他們的見證成為我在營會期間的亮點。看到神
如何以各種各樣的方式,領人前行,我深受鼓舞。

在此鼓勵大家,不管你幾歲,都可以義工身分參加兒童天地的服事,支持宣教士的家庭。這是很難得的機會,不僅能夠到海外旅居,體驗異地文化,又能參與神的使命。

 

出自萬族萬民 102期 (2021.04)

作者:
董瑞蓉
Sharon Davis
使團兒童天地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