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團對關愛受造世界的定義是:「為了神的緣故,人類有責任成為地球及其上各種
生命的好管家。」我們相信「地和其中所充滿的,世界和住在其間的,都屬耶和華」(詩二十四1);我們被呼召來修理看守地球(創二15);教會作為上帝救贖的社群,有責任關愛受造世界,以彰顯祂的國度;若不關心他們與我們所賴以為生的土地和生態,我們也無法真實地愛我們的鄰舍。我們需要同時關愛人民與土地。
甚麼是使團使命中關愛受造世界的新面向?
關愛受造世界僅僅是一個整全使命的新名詞嗎?內地會/使團從1870年就開始參與在各種形式的整全使命中。1877年在回應山西省的嚴重饑荒時,戴德生就曾在《億萬華民》(China’s Millions)中,引用詩篇四十一章1節「眷顧貧窮的有福了!」他寫道:「讓我們不要只從屬靈層面解讀此文,以至於錯失了明顯的意思(不僅只有同情,還要有行動),我們的主也曾投注許多寶貴的時間和精力來恩待窮人、受苦者和有需要的人。」
1950年起使團就在菲律賓和泰國的少數民族中,藉由教導永續農耕及其他各類實用的服務,開展整全福音活動。使團1982年出版的《身心合一 》(Keeping Body and Soul Together) 一書中,連大理(Denis Lane)概述了使團整全福音使命行動的方法。其中一個重點是,他描述了使團在泰國北部如何將靈性層面與農業指導融合:「因為福音已經除去了精靈恐懼的綑綁,有一位波克倫族的基督徒敢在未信主鄰舍認為有鬼靈作祟的土地上耕種。其他人都不敢靠近那塊地,但這位弟兄卻在那年豐收。這件事正是靈性層面與實際生活融合的例子,宣教士們和這位弟兄一起以禱告面對真實的屬靈權勢──一位宣教士負責禱告並教導屬靈爭戰,另一位宣教士則教導土壤和種子,在過去只有雜草的土地上,他們共同成就了豐收!」
這是使團/內地會參與具有「關愛受造世界」元素的整全使命的實例。但東亞各國人民所面對的生態挑戰,其規模和範疇之大前所未有,促使我們更必須將關愛受造世界納入使團的使命中。這些挑戰包括:猛烈的暴雨、洪水、乾旱,以及海洋、河流、土壤、森林和大氣的普遍惡化。而這些則造成食物和用水短缺,家園受創以及生活方式改變,非自願性遷徙、疾病及死亡。伴隨人口成長的壓力,許多人被迫只能住在邊際土地,而這類土地在面對自然災害如地震或火山爆發時十分脆弱,容易受到衝擊。同時我們也看見土地、生態多樣性與海洋生態系統的大規模損失,地球資源也被消耗到無法永續利用的程度。
使團的使命已經在哪些方面涵蓋關愛受造世界?
使團曾經發表過〈關愛受造世界的神學基礎〉一文作為回應關愛受造世界的挑戰與機會的一部分。[1]
我們為使團的事工制定了三個期許:
作為門徒的本分之一,我們應該實踐「關愛受造世界」
我們承認,與所有形式的基督徒見證一樣,我們的外在行為應與言論相符。我們希望成為受託給我們的所有資源的好管家,以促進我們的宣教工作。
作為門徒培訓的一部分,我們應該推動「關愛受造世界」
我們的訓練、研究以及網路學習課程必須包含關愛受造世界,我們也尋找機會在教會,神學院及學生事工中拓展關愛受造世界的主題。
作為宣教策略的一部分,我們應該納入「關愛受造世界」
內地會的核心價值之一是工場主導,因此,當關愛受造世界成為我們使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時,各地的需求會有很大差異。這些需求可能包括永續糧食生產和林業、替代技術、水和廢棄物處理、可再生能源、保育及生態旅遊,以及營商宣教企業,和大學或政府機構合作等等。
對於這三項期許中的每一項,我們都自認還有很多需要學習之處,我們不打算自己單獨行動。基於使團另一項核心價值觀,我們樂見與他人合作的機會。
服事中永遠存在著言語和行動間如何平衡的挑戰,必須避免服事行動淪為宣教方法中的一種「平台」而已。如果我們只將關注日益嚴重的生態挑戰當成傳福音的基礎,我們所做的努力將失去功效和信念,也不會贏得傳講福音的機會;另一方面,如果我們太過專注應對這些挑戰,則將錯失將傳福音納入我們使命的機會。
從1950年起,使團已經在菲律賓民多羅島的孟恩族開展植堂工作。在贏得許多屬靈爭戰後,現今當地已經有興旺的教會,甚至差派宣教士到菲律賓其他地方。但他們的土地正在受苦。當只有少數居民時,火耕式農業可以生產足夠的糧食。現在人口成長,移入者砍伐樹林並佔領大部分的土地,沒有了樹,土壤就被侵蝕沖刷進入河流。

Gemma De Guito和菲律賓的孟恩農民
因此,使團宣教士二十多年前就開始結合聖經教導與永續農耕技術培訓。其中一位成員Gemma de Guito鼓勵農林混作,將固氮樹與水稻、塊根作物或蔬菜間隔耕種,復育土壤的同時,也為村人供應了食物和收入。
我們也在其他地方看到東亞人民遭遇新的生態挑戰,因此需要拓荒宣教士前來提供充滿盼望、以天國為基礎的回應,促成這些群體當中的整全宣教計畫。上帝正在工作!尤其令人振奮的是,祂正在呼召具有關愛受造世界技能的新生代加入。我們歡迎這些被呼召向東亞各國人民分享基督的愛與福音的人。
更多資訊請參考以下網址:
https://omf.org/cross-cultural-work/creationcare/
[1] https://omf.org/blog/2019/03/14/omf-internationals-theological-basis-for-creation-care/
出自萬族萬民 103期 (2021.08)
作者:
David Gould
高德偉
2001年加入使團
關愛受造世界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