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已服事神許許多多年,是個沙場老將了。
這次他辦了一個大型護教兼佈道會,會前花了許多時間,費盡心力預備,設想各種可能的情況和提問,裝備自己的勇氣和膽識,自詡堅定為神做見證,打一場美好的仗。
當天會場坐滿了人,更激發他高昂的士氣,在講台上他的台風穩健,論點擲地有聲,獲得很多的肯定和認同。
可想而知,在消耗了大量的體力和精神之後,他回到家已是身心俱疲的狀態。不過他還是想看看對於今天的聚會,大家在社交媒體上有甚麼評論。他快速刷過那些恭賀和讚賞,另外還有一些感謝的話,但一個否定的論點抓住了他的目光,那個人對他的看法非常不以為然,提出了自己的質疑和批評;甚至還說,原來信耶穌的是這樣的人。
他頓時感受到這則貼文帶來強大的攻擊力,稍早的成就感和光芒現在消失殆盡。從一個精神亢奮的高峰,他的心情失速下滑到低谷。
他從來沒有預料到,這種情況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從事跨文化事奉一段年日之後,可能在某些打擊之下,身心備受考驗時,我們開始質疑自己所做的是否有意義,自己的付出是否值得。
當我們有心在禾場好好扎根服事時,別人詢問我們在做甚麼,我們力求給對方一個合理明確的答案,表明我們工作的意義和價值,讓對方接受和認同,有時甚至會得到對方的肯定和讚賞。若在創啟地區服事,更是要隨時預備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心裡確實知道,服事的價值在於順服神的呼召。然而在屬靈低潮時,質問的聲音竟來自於內心:「我付上代價去做的真的有意義嗎?」其他自我懷疑的問題也接踵而來,一波又一波地衝擊我們心裡這艘搖晃的小船。這場風暴,正要拉開序幕。
恐怕無人能避免這種挑戰。我們都聽過幫助自己維持靈性健康的方法,在知識和理性上,我們並不陌生。然而在現實的處境下,當神容許這種情況發生在我們自己或同工身上時,應當如何看待靈性低潮?請容我在此分享一些個人的反思和淺見:
這是一個提醒
我是一個平凡的人!
我們並不是特別有能力,特別受眷顧,屬靈軍裝的品質特別好,做甚麼事都蒙福順利⋯⋯。不是的,我們和別人無異,剛強有時,軟弱有時。難怪經文要提醒我們,要看自己合乎中道(羅十二3)。
平凡代表我們不能免疫於罪,如果軟弱的根源是由於犯了罪,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去解決罪的問題。有時我們認為是個「小罪」,時間過去就算了;「我已奉獻了這麼多,難道神連這一個小問題都要刁難我?」有時我們不自覺留下一個破口,小罪漸漸養成大罪,後果更加嚴重。我們需要誠實地先做個自我檢查,確定是不是犯罪帶來的問題。
我需要照顧自己!
有時靈性低潮像是生一場病,當抵抗力減弱、當病菌攻擊時,我們都會生病,這是挺正常的。唯有生病時,我們才不得不停下忙碌的工作,調整腳步,留意自己的問題。唯有生病時,我們才願意把自己放在優先關注的位置,承認需要先關顧自己。軟弱無力的時刻,正是檢視身體、心理、情緒、靈命狀態的時機。
這是一個機會
連結的機會
希望我們在低潮時,特別把握這交流對話的機會,包括和神、和自己交心。日復一日,我們和神的對話,是否流於例行公事,失去了情感和溫度?當然,處在低潮時,心力交瘁,日月無光,通常我們甚麼話也不想說。無奈無語沉默有時,呻吟咕噥自憐也罷,我們還是要坐在神腳前,堅持有神的陪伴,相信祂願意聆聽和體會我們每一個失落的心情。
我們也需要和別人連結。自己的軟弱和負面思想,特別難開口分享,開口的人需要勇氣。
成長的機會
我常常想,如果神拿走我生命中的失敗和失落、打擊和創傷,我會是個怎樣的人?我可能以為自己所想所做的都是對的,越來越驕傲,漸漸聽不見神的聲音?
神容許我進入山洞中,體會過黑暗和絕望,然後用微小的聲音,呼喚我走出洞外,鼓勵我展開下一段旅程。在生命的道路上,我們都有進步的空間。生命的成熟和深度,常常是從靈性的低潮熬煉出來的。
走筆至此,我心裡迴響起那一首歌〈既然跟從了主〉(迦南詩選),副歌的歌詞是:服事主不是在那,不是在那綠蔭下;服事主不是在那,不是在那溫室中。要走進那牢房,走過流淚谷;經過瑪拉才能到達以琳。
我和你可能都會遇到屬靈低潮,願我們進了流淚谷後走得出來,身心靈充電後走得下去。
出自萬族萬民 104期 (2021.12)
作者:蘿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