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伴同行宣教路的三個理由

「我們基於共同的目標和相互尊重來強化彼此的夥伴關係」,這是最近一期《OMF團訊》(Fellowship Update)中的聲明。這篇在使團內部傳閱的文章,談到要針對二十一世紀打造一個新的使團,文章內容強調夥伴關係是至要關鍵。但是⋯⋯為何要強調夥伴關係?擁有不同語言、不同觀點的各國教會,如果全力發展各自的宣教志業,而無須多花心力學習英語或他國同工的文化習慣,這樣不是更有效率嗎?為甚麼不讓英語系同工單顧他們自己的事,中文同工進行自己的宣教活動,而韓國同工做他們自己的事?

我想帶領各位從三個角度更深入地思想這個問題。第一個角度是以聖經觀點解釋為何使團注重夥伴關係。第二個角度,強調夥伴關係就是一個見證。第三個角度,說明夥伴關係如何帶來力量。

 

聖經觀點

儘管在大部分的聖經譯本裡幾乎找不到「夥伴關係」這個詞,這概念卻明顯貫穿整本聖經。新約裡有許多經文指出上帝是「以夥伴關係同工」的開創者,如哥林多前書三章9節,保羅在這裡說亞波羅和他自己是「與神同工的」(聖經和合本;英文NIV版為coworkers in God’s service)。英文新生活版聖經(New Life Version)的翻譯則更直接,「因為我們是和神一起工作的。」(For we work together with God)若順著人的本性,保羅有可能將亞波羅視為競爭對手;但保羅卻尊重亞波羅,將他視為神國事工裡的夥伴。

除此之外,這節經文也指出保羅和亞波羅是神的同工,多麼棒的夥伴關係啊!我們很難理解,神竟然如此費心地想要與人類同工,祂甚至沒有揀選那些容易合作相處的人。祂揀選了以色列民成為同工,為要祝福全世界,這也是祂對亞伯拉罕的應許。想必祂從一開始就知道亞伯拉罕的後裔會變成硬著頸項的百姓(申九6),這樣的陳述在出埃及記和申命記裡不斷地出現。神使這群頑梗的人成為祂的夥伴,可見神定意要與人同工。

夥伴關係就是見證

「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耶穌的見證,這是門徒們在耶穌升天那日所領受的使命(徒一8)。神的指示不是要他們立刻憑著一己之力去執行,而是等到十天之後被聖靈澆灌,使他們有能力在話語、品格和行為上成為見證。讚美主!祂將祂的靈澆灌下來,使教會因此而生。想想神的教會:不就是一種夥伴關係嗎?不就是各式各樣、但因著聖靈的賦能和指引而能一起同工的一群人嗎?是的,就是如此。神將聖靈澆灌在那些相信的人身上,藉此創造了祂與人成為夥伴的平台,也使從來不可能成為夥伴的各式人種能彼此同工。

當不同種族和文化背景的信徒開始一起工作,這份屬靈真理就更加顯明。人們更能看見,在來自不同背景卻能同心服事的這群人背後,必定有一股超越人類共通性的連結力量。我們在泰國服事的這些年,見證了許多這樣的事。當跟人談起我們的工作機構,說到我們瑞士人與紐西蘭人、日本人、香港人、南非人一起同工,別人乍聽之下會覺得不大合理,而我們的解釋可能讓人一時感到困惑,但後來就成為見證,見證上帝的真實。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能一起同工,本身就是一個上帝動工的見證,接觸到我們的人都能看見這見證。

 

好的夥伴關係帶來力量

從神學和宣教學角度了解夥伴關係的重要性之後,我們現在要來看它的實踐面。談到夥伴關係的實踐,先不要急著和「每個人」展開合作,而是要先仔細思考一些面向。本文一開始所引用的那句話,說到夥伴關係是「基於共同的目標和相互尊重」。在包羅萬象的宣教事工中,和擁有相同目標的人一起密切合作是很合理的。那些令我們敬重,且擁有共同目標的人或機構,如果有著我們所沒有的恩賜和資源,我們會很盼望與之同工。他們內心若有共同合作的渴望與異象,將使同工變得可行;同時,我們雙方也能互相截長補短,為共同目標做出不同的貢獻。

個人或其他機構建立夥伴關係,正是使團內部各式恩賜背景的同工們之間所要培養的。但我們也需要與其他團體的人或其他機構建立夥伴關係,這正是我們和當地學生事工團體、聖經翻譯人員、聖經印製協會和各個友好團體合作的原因,他們提供了不同背景的專業人員和專業知識。我過去曾參與在使團的少數族群宣教工場中,親眼看見這些夥伴關係成為照管神國葡萄園不可或缺的助力。

好的夥伴關係不僅能推動事工前進,還能豐富經驗,使我們能榮耀神;當我們順服聖靈的帶領,神便精心安排我們一起同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若我們不與人合作,只想全憑己力,很可能是出於我們的驕傲自大,結果帶來自我複製、敵對和競爭,這些都不是神國要建立的價值觀。因此,這些看似實際的原則背後有其屬靈意義,在埋頭自己的事工之前,值得我們先深思熟慮。在神的事工中,我們幾乎不可能一意孤行。

回顧內地會/海外基督使團(CIM-OMF)的歷史,我們很高興看到「夥伴關係」從開始就一直是極受重視的價值。戴德生不僅禱告祈求二十四位靈巧且樂意的同工,也求神賜下更多中國人加入工作行列。1 既然這是內地會從起初就看重的精神,現在我們也需要尋求建立新的夥伴關係,盼望能尊榮莊稼的主人,並促進今日的收割。歡迎你加入我們,並以神引導你的方式與我們同工!

1 C.f. Broomhall, A.J. The Shaping of Modern China: Hudson Taylor’s Life and Legacy; Volume 1 (William Carey Library, Pasadena, CA:2005), 616 and 636.

 

出自萬族萬民 106期 (2022.08)

作者:溫遜皿
Sam & Monika Wunderli
1990年加入使團
使團國際總主任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