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太合適,有其他人更優秀。」
「我太年輕了。」
「我還單身。」
「自己一個女生出去不太安全吧?」
「我沒有這個恩賜,就好好工作,以金錢和禱告支持已經在工場的人吧!」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這些不出去的原因很合理,從沒想過要出去,因為感覺宣教跟我沒什麼關係。我只是一個小人物,這麼偉大神聖的任務當然不是交給我。直到二十幾歲的某一年,神開始用不同方式回應我這些所謂的理由,也問我更多的問題:
「不試如何決定不合適呢?」
「你沒看那些傳記嗎?比你年輕、也是單身的女孩子多的是。」
「聖經裡哪個人物一出來就是優秀的?他們絕大部分都是軟弱的人,都不是靠自己的能力。但我能力足夠。」
「恩賜誰給的?」
「為甚麼你不可以換個角色,讓別人有機會支持你出去呢?」
聽到我的「原因」被回應的時候,一開始有點慌,也拋出更多看似合理的理由,比如很難結合我有負擔的國家和群體,又如當時我跟未婚的姊姊一起住,不想分開等等。雖然我努力逃避,但天父最後也解決並回應了這些考量(比如能夠結合兩個負擔對象、我姐姐一個月後突然訂婚了),我到後來很清楚地聽到祂問:「你還有別的原因嗎?」確實沒有了,我也不敢裝沒聽見。
雖然我明確知道神要我去,但因信心不足,還是有些不情願,而且懷疑會有哪個工場適合我。不過我答應神,會用兩年很認真的來探索這條路。因為我在不同國家生活過,知道要認識和適應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了解一個地方和團隊,起碼要兩年,所以我跟差會申請了兩年的中宣(Associate Program),而不是去參加一些短期隊。在這之前,我一個短宣隊都沒參加過,畢竟「出去」從來不在我考慮範圍內!
既然答應了天父會拿兩年出來,我就認真去做,辭了工作,退了房,從國外搬回家鄉裝備和準備前往工場。雖然看似勇敢,但心底其實覺得,兩年體驗後,我很可能會回去以前的生活(我打從心裡覺得自己不是最合適的人選,神可能只是要我體驗一下)。
在工場兩年收獲很大。不是說侍奉有多成功,反而中間經歷很多磨練、掙扎和高低起伏。我深深體會天父其實是讓我來學習的,祂不是沒有我不行,各個項目也不是非我不可,但祂讓我有幸參與祂的工作,看著祂如何行事,看著祂怎麼使用祂給我的技能和原來沒發現是恩賜的恩賜,學著依靠祂的能力。
這兩年之中也發現:原來我很合適。怎麼定義「合適」呢?不是說我有多厲害,而是發現過去很多經歷(好的和壞的)所磨出的性格和技能(有些是一直覺得沒什麼用的技能),都是為了幫助我在這個工場生活。
我對於不喜歡的過往經驗存有一些疑問,在這段時間也獲得了解答。其中一例是我從小換過不少國家或城市生活,小學到大學加起來總共讀過九間學校。這代表我交朋友多,丟朋友也多,也代表我沒有根,沒有一個特別覺得是家的地方—哪裡都可以是家,但哪裡都不真的是家。有時候會羨慕身邊的人,也真心期待未來到天國,一個真實屬於自己有歸宿感的家。
我本來不是那麼喜歡這段經歷,到工場才發現我適應環境的能力比很多人都快、都容易。我很快能融入群體,很容易交朋友,也善於觀察和吸收新文化,找出每個地方的優點,也知道什麼東西能讓我有歸宿感。很多本地朋友和同工都會說我適應能力強,但這個能力其實是神從我幼兒園就開始訓練,已經在骨子裡的。
原來過去種種是祂量身打造的訓練,為我未來的事工和生活的地方預作準備,並不是巧合。感覺祂給每個人都有個特定的服侍位置,也會裝備他適合那個位置。
這條路走來也發現,工場不是你想去就可以去的,需要得祂准許。與我同時準備要出去的人有很多最終沒能夠成行,原因包括:自身健康,家人健康,家人反對,支持的錢不夠,簽證問題等等等等。如果你跟我當初一樣不確定自己合不合適,何不嘗試看看呢?你不合適的話,門會關上的。如果門開著,就往前走吧。以前覺得要等年紀大點再出去,但後來發現,年輕有年輕的優勢:學習新語言、適應能力、改變生活方法、嘗試新的食物、身體比較健康、對科技的熟悉、能比較容易交朋友等等。
兩年結束後,我決定要嘗試長期在工場服侍,所以會先用三年時間在神學和專業上進修。實習的兩年給了我很好的機會探索工場服侍是怎麼一回事,還讓我知道自己欠缺什麼、如何更好的裝備和準備自己長期事奉。我想回來不是因為這邊需要我做些什麼,而是因為神在這邊教我很多東西,我想繼續學習。我也看到這邊的需要,很想參與在祂的團隊裡繼續服侍。
未來我會待在這邊一直到老嗎?還是我的時間已經在倒數了?但起碼這一刻我確定:祂要我在這裡。工場上不只一個人跟我說,我在對的時間出現,回應了他們曾經的禱告,就像也有很多其他人的出現回應了我的禱告。工場上有不同的困難,每次回去都有新的挑戰(比如新冠疫情、擔心年邁的父母)不過既然門還開著,能走就走吧。門開著代表我還合適。當一天我不合適了,祂會替我關上門的。
出自萬族萬民 107期 (2022.12)
作者: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