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不久,耶穌周遊各城各鄉傳道,宣講上帝國的福音。和他同去的有十二個門徒,還有曾被邪靈所附,被疾病所纏,而已經治好的幾個婦女,其中有稱為抹大拉的馬利亞,曾有七個鬼從她身上趕出來,又有希律的管家苦撒的妻子約亞拿,並蘇撒拿以及好些別的婦女,她們都是用自己的財物供給耶穌和門徒。
路加福音八章1-3節
引言
路加可能是聖經作者中最有人情味的一個。在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都記載了一些小人物,一些看似平凡的日常小事。
路加筆下有幾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女人,為何聖靈要路加記下她們的故事?我們可向她們學習甚麼?讓我們一起來思想。
背景
這裡談到耶穌的巡迴佈道隊,類似現代的流動宣教團隊,因當地的處境不容許長期留守,必須經常出入往來。這樣的事工,同樣需要語言文化的學習和適應。更多一重挑戰是舟車勞頓,常常搬遷,每到新的地方都要找落腳的地方,張羅三餐,還要在短時間內建立關係,分享福音,安排跟進。其中一個事奉模式,就是有一些幕後支援,打點日常,讓同工專心傳道。在耶穌的佈道隊,就有一班婦女,承擔了這樣的工作。
共通之處
— 婦女
— 蒙了醫治,脫離污鬼與疾病
— 用自己所有的供給團隊
在當時的社會,婦女通常都不太被重視,社會地位低微。即使在今天某些群體中,仍是如此。但在耶穌眼中,她們同樣珍貴,同樣可以參與事奉,在路加的記載中,也沒有分隔和等級的差異。
因著耶穌,她們的生命被扭轉過來,脫離過往的疾病、鬼附的痛苦與難堪。我相信她們都是出於感恩,自願加入這個團隊,承擔這個隱藏且可能吃力不討好的事奉。
她們可以沒有太多財富才華,但她們不介意自己的有限,願意竭盡所有去服事。
你是否覺得自己微不足道,沒有甚麼才能、財富去服事呢?可否反問,耶穌看見我、重視我,甚至願意捨命拯救我脫離罪,我怎樣用祂給我的所有去事奉呢?
抹大拉的馬利亞:被釋放的生命
馬利亞生長於加利利湖邊的小漁村,籍籍無名,卻背負沉重的成長包袱,被七個污鬼附身。她的苦況我們真的很難想像:面容扭曲、身不由己地說出不堪入耳的話,做出傷害別人、傷害自己的事。親人鄰里都退避三舍,沒有人喜歡她,無人敢靠近她。
我們可能不曾遇見被鬼附的人,但很可能遇過一些出口傷人的同事。他們背負沉重的包袱,可能是曾經被性侵犯,被欺淩,被歧視,在家庭、學校、公司、甚至教會受傷害,以至常活在憂悶、恐懼、苦毒中,與人、與神、與自己疏離。因著心中的苦澀,在言語、行為上不由自主的,不斷傷害身邊的人。
馬利亞與耶穌相遇,她的生命不再一樣,她被釋放,整個人脫胎換骨,現在她跟隨耶穌周遊各城各鄉。除了為耶穌和門徒打點住宿食用,我相信她也與那些來聽道的人交談,告訴他們耶穌為她所做的一切,鼓勵他們信靠耶穌,讓耶穌為他們生命帶來改變。
在你生命中,有甚麼的傷痛、怨恨仍然綑綁著你呢?有哪一個人你還不能饒恕呢?願神撫平你心中的傷痛,抹走你面上的怒容!
約亞拿:走出舒適圈
約亞拿和馬利亞不同,她是高官太太,進出王宮,家中僕婢成群,接觸的都是皇親國戚,上流社會。她加入這個佈道隊,生活模式180度轉變。居無定所、食無定時,隨時打地鋪,而且再不是飯來張口,等著接受服侍,而是服侍別人,和其他婦女一起洗衫煮飯,打點生活所需。
另一個需要適應的層面,可能是與隊友的交往。佈道隊大多來自低下階層,是木匠漁夫,談吐舉止和約亞拿截然不同,她可以盡量去體恤接納他們的不同,但不見得其他人一定願意接納她。但她沒有因此沮喪放棄,沒有跑回家,躲進她的安樂窩。
宣教士面對同樣的挑戰,跨越的不單是吃甚麼、穿甚麼,說甚麼語言,這些外在的文化差異,更是思想方式,生活習慣,時間觀念,工作倫理,對事物的理解,處理紛爭的方法種種的不同。挑戰包含了與當地人的不同,也有團隊中的差異。
要跨越這些差異不容易,卻是分享主愛的必經之路,而靠著耶穌的能力,我們是可以做到的。
在多元文化的社會中,在你的社交圈子內,有其他社會階層或族群的人嗎?我們可以如何跳出我們的安舒區呢?
蘇撒拿:隱藏的事奉
在整本聖經,我們只知道蘇撒拿的名字。她的背景,她的容貌,她在佈道隊的角色,我們一概不知。和她一起的還有好些別的婦女,連名字也沒有被記下。
路加只用一句話形容她們:她們都用自己的財物供給耶穌和門徒。
盡自己所有的擺上。我相信這裡形容的不單是財物、物資的供應,因為當時的婦女沒有受教育,獨立工作的機會,不會有很多的資產。即或像約亞拿有些家業,若只是用財物供給,她就不需要隨隊上路;派個工人,奉獻些錢不就可以了嗎?
這些婦女以她們所有的參與佈道隊,可能是搜羅價廉物美的食物,是烹飪,是收拾,是溫柔鼓勵的話,是照顧孩童。她們各按所長,好像聖殿中的寡婦,將兩個小錢放在耶穌跟前,讓祂使用。
你有甚麼引以為榮的「所有」呢?你是否已把所有的,放在耶穌跟前呢?有甚麼攔阻你這樣做呢?
結語
這些不顯眼的小婦人,選擇加入佈道隊,各盡所能、各按所長去服侍,面對不同的挑戰,仍堅定投身其中。
我信主一年多就蒙召全時間事奉,在學習和裝備的十二年中,常常重讀一本小書:邊雲波所著的《獻給無名的傳道者》*,其中一段至今仍鼓勵和鞭策著我:
是自己的手甘心放下世上的享受;
是自己的腳甘心到苦難的道路上來奔走!
「選中」這條不自由的道路並非出於無奈,相反地卻正是大膽地使用了自己的「自由」!
所以,
寧肯叫淚水一行行地向內心湧流,
遙望著各各他的山頂,就是至死─
也絕不退後!
願主使用你擺上的所有,祝福遠方近處的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dsVAexqJmI
出自萬族萬民 107期 (2022.12)
作者:
馮鄭珍妮
Patrick & Jennie Fung
1989年加入使團
使團國際總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