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管家的理財心法

錢不是萬能,但沒錢就萬萬不能。所有的事工都需要用錢,宣教士募不到經費不能出發。金錢就像身體中的血液,是生存必需,但不是生存的目的。約翰·衛斯理提出的金錢觀是「盡力賺錢,盡力省錢,盡力奉獻」。

錢成為偶像
在資本主義社會中,追求更高的收入,是整個社會運作的主要驅動力。許多的制度規定,都是在這個原則下來設計的。提摩太前書六章10節說:「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因此聖經的教訓不是不要錢,是不要貪財。箴言四章23節說:「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都是由心發出。」基督徒討論錢其實就是在討論我們的心是否被錢轄制。有錢人容易倚靠錢的力量,以致被錢挾制。耶穌也感嘆說財主進神的國是何等困難。財主之所以難進天國,並不是因為錢多,而是因為他倚靠錢不倚靠神。但是當彼得問:「這樣,誰能得救呢?」耶穌回答:「在人這是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也就是有錢的人,若能不倚靠錢,有敬虔的心志,仍是可以進神的國。但我們需要注意這不是件容易的事。也就是沒錢的時候要倚靠神比較容易,有錢以後,要不倚靠錢而倚靠神,是不容易的。錢很容易成為我們敬拜的偶像。所以耶穌提醒我們:「一個人不能侍奉兩個主……,你們不能服事神,又服事金錢。」常有人以為自己可以在追求金錢和侍奉神之間維持平衡,卻是失敗的多,成功的少。

盡力賺錢
賺錢的方法,有資本利得和勞務所得兩種。勞務所得就是工作賺錢。工作雖然可以賺錢,但工作不只是為了賺錢。工作是我們見證神的主要場所,因此不是為了賺錢,什麼都可以做。做執行面工作的人,忠心有效率的工作,不偷懶有好見證,可以賺到更多的錢。做管理面工作的人,以公義的原則行事,神必紀念。神掌管一切,包括企業的興衰。研究企業經營管理的人也發現,持守公義原則的企業,比較能夠持久。

資本利得就是以錢賺錢,也就是俗稱的理財投資。高利潤高風險,低利潤低風險是理財投資的重要原則。許多理財專員都強調獲利,以致投資者容易忽略風險。投資的眼光和智慧,以及風險是否發生,都是神所賜的。因此若有敬畏神的心,做各種投資理財都是恰當的。神不喜歡人把錢財囤積起來,而是要拿出去賺更多,為的是能夠更多的奉獻。努力賺錢不是為了貪財,是為更多幫助那些有需要的人。

盡力省錢
我們生活所需分成需要(need)和想要(want)兩個層次。簡樸生活就是努力將生活維持在需要的層次;而所有的商業廣告行銷,都是想激起我們想要的慾望。需要和想要的區別,在不同文化及不同社會當中並不完全一樣。因此盡力省錢,就是要處理想要的慾望。享受「想要」層次的東西並不是罪,但若只追求這些「想要」,忽略了永生的「需要」,就是耶穌所提醒的:要先求他的國。享受「想要」層次東西的時候,要小心我們的心態,因為慾望滿足後,容易激起更高的慾望,落入不斷追求貪欲的漩渦中,失去把錢省下來支持聖工的恩典。

盡力奉獻
盡力奉獻有支持聖工和支持公益兩部分。大衛預備建聖殿的時候,說到:「我們把從祢而得的獻給祢。」(代上廿九14)我們要很清楚知道自己的一切財富都是從神而來,因此願意奉獻。我們奉獻的對象是神。既然已奉獻給神,神就有權用我們不同意的方式來使用,才是奉獻。但人是軟弱的,因此奉獻後最好不要管怎麼使用,以免干涉太多,反而造成自己的虧損。

接受奉獻的人不僅要謹慎使用,也都要接受稽核,千萬不要認為自己一定不會在金錢上跌倒。許多屬靈長者晚年爆發金錢醜聞,就是因為沒人敢去監督他的財務。聖經中很清楚說明支持公益救濟窮人,就是積財寶在天上。耶穌說:「要變賣所有的賙濟人,為自己預備永不壞的錢囊,用不盡的財寶在天上。」(路十二33)人的豐盛不在乎他儲蓄了多少錢,而是看他用了多少去幫助比他更需要的人。如果你收入不多,但有一部分幫助需要的人,那你已經是富足有餘。華人很看重留遺產給子孫。其實不勞而獲的遺產對晚輩而言並不是好事。常見到遺產激起晚輩們貪婪的心,演出遺產爭奪戰讓人唏噓。不如將這輩子用不完的錢送到天上,不要全部留給子孫。留下遺產未好好規劃,也是對上帝所交給我們管理財產職責的虧欠。

我們在世的日子離不開錢,錢也很容易成為我們的偶像。每個人由神領受的財富不同,有人多有人少。但每個人都要正確理解金錢的性質,努力賺錢、努力省錢、努力奉獻以善盡管家的責任,並時刻檢視自己是否真的抓到主人對於祂國度的心意,見主面時才不至羞愧。

 

出自萬族萬民 108期 (2023.4)

作者:
郭英調醫師
1998年加入使團
台灣委員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