歎為觀止―《恩典腳踪》讀後

現代中國教會歷史中,出現了多次多方的屬靈復興。這是在二十世紀中國諸多亂局中,上帝達成救恩大計劃的奇事。上帝在不同時段(period),呼召極合適的工人(person),最合適的地點(place),在最需要的時刻(timing),作極有價值的事工(ministry)。

中國多次屬靈復興的共同點

20世紀中國幾次屬靈復興運動,有一些共同點:

1. 禱告、認罪、悔改、聖潔、十架的信息

這是古今中外所有的復興聚會中,共同注重和傳承的信息。英國研究復興史的學者歐伊文(J. Edwin Orr)有兩句格言:「悔改是復興的前奏曲」(Repentance is the prelude to revival);「教會先有悔改,才有復興」(The church must first repent)。

2. 復興與苦難息息相關

歐伊文在《東亞教會大復興》一書中說:「苦難來臨之前常有復興,好像農田遭受破壞之前的大收割。」

教會歷史的規律讓我們看到:上帝往往在苦難來臨之前,藉著大復興預備人心,使許多罪人悔改,使不冷不熱的信徒生命翻轉,使許多傳道人潔淨成聖。這些都是上帝預備祂的器皿迎接熬煉,走上十字架道路。

3. 復興的果效

真正的復興,必然導致教會內對聖經真理的渴慕和領悟;在生活中有剛強仁愛謹守的品格;在社會上有美好的見證,轉變不良風氣,關懷弱勢群體,參與文化使命。

大復興必然促成教會對本地(本校)和鄰近地區的福音佈道,也呼召許多年輕人立志全然奉獻,參與近處遠方的事工或海外宣教。

4. 兩下歸為一體

大復興的過程中,我們看到聖靈拆毀了一些因族群、語言、背景、身份而隔離的墻。在復興運動中,教會和群體聯合起來,建造了以福音為中心的生命共同體和使命共同體,「藉這十字架使兩下歸為一體,與神和好了。並且來傳和平的福音給你們遠處的人,也給那近處的人。」(弗二21-22)

恩典腳蹤何等奇異

當我最近得到黃錫培著作的《恩典腳蹤》一書時,發現1937-1950年間,在中國大學生當中的屬靈復興事跡,正是古今中外所有復興元素在現代中國的體現。本書詳細記載了中國抗日戰爭前後,大學生歸主和委身的復興景象。在那一段兵荒馬亂、人心惶惶,人們最需要福音的時段,上帝選召了極合適的工人,帶領了大學生的屬靈復興:中國傳道人(趙君影、于力工、王明道、計志文、鄭惠端、楊心斐等)和大學生(王長新、查逸錕、邊雲波、滕近輝、陳終道、宋天嬰等),他們與中國內地會的宣教士(華福蘭、艾得理、孔保羅、徐松齡、徐達、賴恩融等)配搭,在最合適的地點(未遭戰禍的西北和西南大後方),善用諸般的智慧(英語查經班、佈道會、禱告會、各式營會、家庭聚餐、小組、郊遊、探訪、關懷等),帶領許許多多中國青年成為信徒和跟隨耶穌的門徒,也有不少成為傳道人。

這一次大復興的果效,從抗戰時期的大後方,延伸到抗戰勝利復校後的東部沿海各大學院校,甚至遠到1955年之前的北京。到了1950年代初期,西方宣教士幾乎都撤出中國大陸以後,留在國內的弟兄姐妹和傳道人,成為家庭教會的中流砥柱。出到海外的學聯同工,則成為海外華人教會的講員、牧長和學生工作帶領者。香港、台灣、新加坡和北美、東南亞各地區的校園事工,都傳承了1938-1950 年代學生工作的精髓。

 

本書的價值

我個人從 1960 年代就有幸參與台灣校園團契的聚會和事奉,1980 年起也參與北美、亞洲、歐洲的中國學生學者事工。身為學生工作者,對於前輩先賢的經歷常常心嚮往之;看到本書,如獲至寶。我認為本書是海內外每一位參與或關心校園事工的同工必讀的好書。本書的價值主要是兩方面:

1. 代代可相傳

1938-1950 年代的中國學生工作,時空背景雖然與當今不同,但書中記載的事工原理、事奉心志、十架道路、 復興元素、時代信息,在今天仍然可以溫故而知新,代代相傳。

當我讀到本書收集的 1949 年華福蘭總主任在英倫版《億萬華民》向內地會宣教士發出的公開信時(見本書 250-253 頁),真是感同身受。他以「經歷信心和忍耐」為主題,勸勉同工雖然被迫「離別」中國的工場和弟兄姐妹,但「總要效法那些憑信心和忍耐承受應許的人。」(來六12)。他也鼓勵同工,不單單要觀察神將如何「作為」,也要「休息」;因為「神的應許,不論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林後一20)。

2. 詳盡的史實

本書分兩大部份,報導內地會在中國的學生福音工作(1937-1949 年間)和撤離中國,前進東南亞(1950-1970 年代,以艾得理牧師為主軸)的事工。

作者收集的資料極其詳盡豐富,令人歎為觀止,包括:宣教士的信件、日記、著作;參與者的回憶文字,訪談;內地會的出版品、傳記、會訊(《億萬華民》、《上海通訊》等);地圖;各地的照片(宣教士、傳道人、學生、信徒、營會、信件、詩歌、事工、民間社會生活、戰爭、軍隊、建築物等)。

這些珍貴的資料,不僅使得本書可信可讀;而且也是現代中國教會歷史的寶藏。

 

出自萬族萬民 108期 (2023.4)

作者:
蘇文峰牧師,資深文字工作者,台灣校園書房出版社第一任社長和美國海外校園機構創辦人。編著包括《大洋彼岸的長河—美國華人查經班回顧與展望》,《海外中國學人事工》,《教會歷史中傑出的女性》等和視頻《教會歷史》,《中國教會史》,《教會歷史這一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