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來自香港
參加「服侍亞洲」(Serve Asia)宣教學徒計畫
無價之禮
在H城外某少數民族的村落裡行走禱告時,我們遇上村婦金娣,便問:「願意讓我們為你祈禱嗎?」。
「當然願意!要多少錢?」 她探問。
「不用錢,甚麼都不用。」
「免費的?!」金娣滿臉驚訝,眼睛瞪得大大。在她的經驗裡,請巫師為家人「祝福」一向花銷不菲。當得知我們要送的救恩禮物不僅免費,接受的人更可以隨時隨地向神傾訴時,她臉上現出一絲純真的歡欣。
這個國家的人民追隨傳統習俗敬拜先人和其他精靈,為的是保平安,然而卻時刻活在不安當中。我在H城生活了十一個月,金娣對福音的反應最令我難忘。這地還有許多像她一樣的人,從沒機會聽聞這樣的好消息。
儘管在H城的日子充滿驚喜及未知,但起起落落之中,主日益加增我心裡的喜悅和盼望。透過「服侍亞洲」體驗計畫,我不僅得以體驗當地的獨特文化,有機會了解神在H城所行的事,更能近距離一窺宣教士的生活,從而堅定自己從神領受的呼召。
任重道遠
H城位於創啟地區。雖然福音早在一百年前便由歐洲宣教士傳入,但至今仍有眾多民族與地區未得聽聞。諷刺的是,這國人口最多的主體民族卻是基督徒最少的民族,他們為求平安多敬拜先人鬼神。少數民族反倒對福音比較開放,這可能由於信心,也可能有部分原因是少數民族對屬靈世界的敏銳知覺。
H城中,註冊的教會和家庭教會分佈在各個角落,但信徒人口極少,城外聚居的少數民族卻常常難於在住處附近找到教會。此外,雖然聖經已被翻譯成該國的官方語言,但眾多少數民族仍沒有自己語言的聖經。他們的年輕一代除了母語,也通曉官方語言,但年長的卻不懂官方語言。即使這樣,神仍施行奇妙的拯救,無論是透過母語無線電台節目、存儲在SD卡上的母語聖經故事,還是長、短期宣教士的生命見證,種種的創意方式把祂強有力地彰顯出來。看到神的作為,真使我心裡快樂。
艱難抉擇
你可能想問:「這國的主體民族為何如此抗拒福音呢?」我在當地教會認識了好些與我年齡相若的基督徒,他們從全國各地來這裡上大學。比起基督信仰已傳承了三、四代的少數民族信徒,他們大多是家中唯一的基督徒,所面對的壓力和逼迫不斷挑戰他們的信心,以致許多人不敢向家人公開自己的信仰。
其中有一位心受感動,告訴家人自己接受了基督,結果被威脅要斷絕關係,因為他身為家中長子,要負責祖墳及祭祀的事宜。「我們死後誰來照顧我們?」他的父親怒吼。他忍受家人幾年的冷待之後,感謝主!終於有幾名家人相繼信了主。其他人也有類似經歷,但他們彼此鼓勵,始終懷抱盼望。在H城的日子令我最興奮的時刻,莫過於聽到他們的家人信主的消息。
團契良朋
在H城服侍的另一喜樂泉源,就是與一群愛主、愛H城人民及這國家的同工團契相交。神賜下這個多元的團隊,使我們可以互相代禱、彼此造就,在學習當地文化那永無止境的旅途上携手前進,分享新的經驗,我不時為自己犯的錯誤感到好笑。
從菲律賓來的小季與我配搭服侍大學生。我們二人的個性、家庭及文化背景都大不相同,神利用這些差異讓我們彼此磨練。我也十分感謝接待我的導師,她是我在H城認識唯一的一個香港人;在外面整天講當地語言,回到家可以與她用母語交談,對我真是一種解脫!從她的睿智與靈活、溫柔的指導與充滿樂趣的精神境界中,我也看到宣教士如何生活。
透過她們與其他同工的榜樣,我學到必須在忙碌中設下時間來鞏固與神的關係;面對每一個邀請或服侍機會,學會辨識如何安排時間至關重要。章伯斯(Oswald Chambers)曾說:「向耶穌全然獻上自己的最大阻礙,恰好是我們手中的事工,原因是為祂做事往往比向祂全然獻上來得容易。」做工與吸收養分之間,應該有一種平衡。
剛強壯膽
在創啟地區服侍,須經常向神求辨識的智慧:何時應勇敢放膽、傳講真理?何時當謹慎安靜、等候良機?本土教會同工在逼迫面前表現出的無畏與熱心,激勵我踏出自己的舒適圈(comfort zone),接受了不少挑戰,如:接待短宣隊、帶領查經班、參加以當地語言教授的輔導學基本課程、騎摩托車、在巴士上或市場裡與陌生人交朋友等等。克服自身恐懼並融入當地生活,最終讓我獲益不淺。使徒保羅傳福音時向甚麼人就作甚麼人,以同理心與人建立關係(林前九19-23),這正是耶穌在世上所行的。神真是一位奇妙的主,祂讓我們在救恩的事上有份,我實在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