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故事

主流敘事的視角

許鞍華的越南,是《投奔怒海》的《來客》,顛沛流離。好萊塢的越南,好像永遠定格在那場戰爭,激進亦頑強。而越南之於台灣,近乎「新住民」、「外勞」,外加海倫清桃(越南裔藝人)。

主流敘事,為大多數未能親臨此地的人勾畫出以上的越南。

觀光過客的視角

親臨西貢,你會發現一個不同的越南。戰爭博物館裡,美國背包客們靜默無聲地回顧著發生在美萊村(Mỹ Lai)的歷史。門外隔幾個路口,星巴克裡的越南青年一手握著大杯的星冰樂(Frappuccino),一邊使用MacBook瀏覽著網頁。掏出智慧型手機召一輛Uber Moto,不一會兒便來到商場林立的第一區——請不要被店員流利的英文或華語嚇到。待來到湄公河口,東海(即南中國海)上往來的不再是難民的舢板,只有一艘艘巨輪,滿載貼著Made In Vietnam(越南製造)標籤的貨物駛向世界。

道成肉身的視角

直到在他們中間住下,向他們學習,為他們捨己,那個隱秘而真實的越南才會放下戒心,向你開放自己。這就是我們看見並要告訴你的那個越南。

每個故事都關乎一個獨特的個人、家庭或群體。這些人的集合,代表了九千多萬沒有信主的越南人。可他們不是符號,甚至不是目標,是神給你的愛的呼召,要你為他們禱告。

* 本文中兩則故事節選自最近出版的英文版《More Stories From Vietnam》 (三十天越南故事),欲購買英文版或志願協助使團翻譯更多宣教相關的英文資料,歡迎聯繫使團駐各地辦公室。

 

運氣?

小莊在交通燈前被搶匪奪走背包時衝口而出:「不要搶!我真倒楣啊!」她的摩托車剛在一週前被偷,她認為這些不幸事件都來自邪靈。還有一週大學將舉行重要的考試,她絕不可疏於防範,媽媽勸她焚燒一些祭品獻給祖父母,她自己也從廟裡求得一護身符。

小莊與越南一般的青年學生一樣充滿朝氣、好學,熱切地闖進世界,更迫不急待地追求金錢,但仍深深被世代相傳的鬼神觀所影響。雖然他們表面上多自認為無神論者,實際上都離不開拜祭祖先的傳統,在重要節日或失意的時候會向祖先靈位獻祭求庇護。

祈禱事項:

  • 為遠離福音者祈禱。
  • 為教會領袖禱告,願他們以智慧悉心牧養信徒,莫假設他們都己脫離民間宗教。
  • 為當地基督徒禱告,在傳統禮節中拒隨俗例,並認識到國人的迷喪,堅信復活主的大能可戰勝所有力量。

永不滿足

亞祿在越南南部湄公三角洲的稻田環境中長大,家裡每季都有收成,但只能維持收支平衡,像多數農民的境況:僅夠糊口,家無餘糧。

亞祿中學畢業後也像其他同學一樣,到胡志明市追求發財夢,若有能力滙款回家便會很開心。

過了數年,亞祿在職場得意,發財夢亦隨之膨漲起來。他每月都可滙款幫補家用,還不斷超時工作,追求晉身有車階級。又過了數年,此夢亦成真,亞祿感到非常自豪。代表他己晉身社會富裕階層,他下一目標是在高尚地段置業,買一套高檔公寓。

越南的經濟發展大大地改善了國民的生活方式,大部分人有幸脫貧,但對功利的追求己變成不少人的偶像,阻擋他們得嘗福音的豐盛。

祈禱事項:

  • 為眾多追求物質財富的越南國民祈禱,願他們察覺到財富的虛浮,並轉而尋求那只可從基督而來的安穩。
  • 為事業成功的基督徒祈禱,願他們有智慧、慷慨並知足地看待財富。
  • 為在商界有影響力的基督徒祈禱,願他們能活出誠信,在職場裡作鹽作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