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艾青
謹以此文獻給所有拓荒宣教士及其家人!
根據使團東亞區域主任史祈理、史美蓮(Richard & Marilyn Schlitt)憶述的部分經歷撰寫。
上世紀八十年代菲律賓南部的一個穆斯林村子,三十出頭的美國宣教士約翰與妻子碧妲帶著兩個小孩剛搬來一個月,正在熟悉語言、建立關係的階段。這天,他如常出去,在路邊與村民愉快地交談,突然,「砰!」背後一聲槍響……友人從血泊中抱起他向醫院狂奔。噩耗傳來,時任地區監督的史祈理立刻從島上另一邊趕來。
祈理與妻子美蓮於1980年到馬尼拉工場服侍,一切都很好,到第四年快結束時,主清楚指示他去菲南服侍馬奎達諾族群(Maguindanao)。南部穆斯林叛軍與政府之間屢屢爆發戰事,每日傷亡不絕,因此所有的本地朋友和會眾都十分擔憂,不支持祈理的決定,甚至流淚勸阻他:「為甚麼要去送死呢?!」工場主管雖然極為謹慎,但最終也認同:「既是上帝旨意,那就去。」
神用一連串事件引領祈理和美蓮,他們帶著當時分別為五歲、三歲、九個月的女兒先住在一位穆斯林寡婦和六個孩子的家中七個月。全家從戒豬肉開始學習捨己,按女主人要求遵守飲食清規。房子簡陋,設施只能輪流用,但兩家人過得簡單、快樂又融洽。起初祈理一家五口擠在一個房間,後來寡婦和她女兒合住一間,讓兒子們睡客廳,多騰出一間房給祈理,又吩咐表弟陪他去市集買必需品。祈理切身體會到,建立緊密關係的祕訣就是需要當地人的幫助!
他們陸續住過不少村子,多半是一間緊貼一間的擁擠木屋。有一個村僅有三個衛生間,其中一個在祈理家,那只是緊貼屋外的木板格,一板分隔洗澡和如廁。屋外環繞髒得發黑的污水溝,幸有穆民鄰居主動看顧,三個女兒從未掉進去;排泄物、病菌、小生物與人共享同一空間,所以小孩生病、長寄生蟲、大人鬧肚子是常事。
同工們都是能吃苦耐勞的年輕家庭,吃的、用的都刻意按當地人水平,誰也不駕車,大熱天帶著小孩去辦事,和當地人一樣搭六小時沒空調的巴士。捨棄舒適,為了活出道成肉身的認同。當地人民逐漸感受到他們與別的外國人不同,因此敞開心扉,對他們的孩子也疼愛有加。日子不太平,除了叛軍戰事,不同宗派、甚至鄰村也有衝突,村民會關照他們哪兒才安全,社群領袖也保護他們,有事會通知暫避。安全感,就建立在互信的關係中。
但危機不是每次都能解除。祈理家剛搬走,新同工帶著四個小孩遷入不久就收到勒索信,不給錢就害命。祈理從基地趕回村裡,拿著信去找村領袖,但連他也不知對方是誰,因此建議暫時離開。祈理評估出事可能性極高,便讓所有人撤離。休整一個多月後,同工們都回村服侍。
約翰出事之前也收到恐嚇,他的隊長找過村領袖,但村長說認識對方,能擺平,可以照常生活。約翰被害之後,村長因自己沒能制止那個不聽指揮的激進青年族人感到很沒面子。
使團為約翰舉行安息禮,邀請全體村民來參加。遺孀碧妲在眾人面前有力地見證基督,她公開寬恕殺害丈夫的兇手!那村長走上前問:「要不要幫您們對付那人?」祈理表示,只循法律追究。
好朋友遭害,悲痛的祈理強烈地問神:「為甚麼!祢當時在哪裡呢?」他驚訝地立即聽到神回答:「我在,我就在那兒。」祈理才明白神允許這事臨到。
他把全隊撤回基地,輔導,退修。一個多月後,大夥兒聚集商討,來自夥伴機構的一對夫婦想離開,大家也同意,確實沒有人需要帶著恐懼留下服侍;其他同工都確信神會保守,即便遭害也是祂的心意,於是都回村去了。
幾個月後,另一位同工被殺。雖然傷害只臨到一人,影響卻是巨大的,再次撤離、輔導、靜修、禱告。當大家再次圍在桌旁商量去向,祈理鄭重地逐一詢問,沒有一個想走。這時,菲籍隊長正懷第二胎的太太坐在一旁流淚了,原來他們家也受到威脅,但禱告中神容讓他們回村!所有人把性命交在神手裡就回去了,只是增加保安措施,例如規限白天的活動範圍和時間,晚上屋內必須點燈。雖然屢次險象環生,但有神的介入,沒有同工死亡。
起初,菲國眾教會因政府與穆斯林對立,對南部宣教的態度基本上是:你想去就自己去,我可以祝福你,但我們不會去。然而,拓荒先鋒的捨己觸動了他們的心靈,約翰遇害的事挑戰眾教會:為甚麼我們不關心自己同胞,反而外國弟兄卻願意為此捨命?!
1989年,洛桑大會在馬尼拉舉行,神預備了兩位服侍菲南的宣教士在會上挑戰眾人,形勢從此扭轉。後來,祈理他們栽培的菲國青年信徒也起來,踏著宣教先鋒們的足印進入南部。到今天,菲律賓教會已全面承擔起這項事工。
祈理和出生入死的戰友們交棒之後,雖已分散各地服侍,但彼此情誼仍親如家人。十五年後,碧妲和孩子們在祈理的陪同下重踏約翰殉道之地,青山依舊,念故友為愛獻身,盼活水長流世間。此時此刻,天上地下,同願未得之民蒙救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