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
退休宣教士
2004年加入使團, 2016年退休
曾參與學校護士及醫療教育事奉
「因為萬有都是本於他,倚靠他,歸於他。願榮耀歸給他,直到永遠。阿們!」(羅十一36)
四十多歲時我回顧一生,看見上帝何等愛我、看顧我。因曾兩次隨短宣隊赴東亞鄉村服事,當地人的需要成為我的負擔。經過幾年與神摔跤後,聖經的話語打中我心:「然而,人未曾聽見他,怎能信他呢?」(羅馬書十14-15)。
因著深信神愛我,也為了順服祂,2004年4月我成為山城的長期同工。當吉普車順著蜿蜒的山路上山時,我淚流滿面,耳中迴響著這首詩歌:「天與海皆我所造,我聽見子民怨聲,誰願意去?」我默默對神說,我已聽到祢的呼召並且正在前往祢的子民所在之處,但我不知道可以做甚麼?
那已經是十三年前的事了!在山上住了整整十年,在第四年、就是五十八歲時,我進了當地的大學修讀語言,後來又回到縣城。去年10月,我六十七歲時才退休。
在工場事奉的日子使我更認識神及自己,也更認識神的作為。不論祂預備和裝備我去做什麼事,我都知道祂已經開始動工。每當我有任務卻感能力不足時,我就仰望神:「主啊!你呼召我的時候,已經知道我的能力只有這樣而已。求主幫助!」 祂總是賜下即時的幫助——不論是藉由同工、短期隊員、本地同工或朋友。
我們曾協助本地婦幼保健人員訓練鄉村的助產士,也跟本地同工一起到中小學做衛生教育。我負責午餐時間的保健室,處理一些小狀況。我驚訝的發現,神竟使用我的廚藝造福長、短期同工和朋友,簡單的一餐就可以服事身邊的人。身為宣教士招待所管理人,我也服事長、短期同工、短宣隊員和訪客。
我們家很吸引鄰居的孩子們,他們常在我們的院子玩,因此我和同工們就藉由說故事、教唱歌和手工藝來教導他們價值觀。
有一次,縣城的醫院請我們協助一位因車禍重傷導致癱瘓而臀部長嚴重褥瘡的十九歲青年。神使用一位本地信徒分享福音,使他有了盼望;恰好有一位短宣隊的醫生在此地停留六個月,每週都跟我一起探訪他;短宣隊的年輕人也去探望他,鼓勵他,教他彈吉他、唱詩歌,提升他的靈命。九個月後,他的褥瘡傷口完全復原,也學會如何自己從床上移到輪椅上、然後挪到裝設在家中的復健桿做復健。我們讚美神的憐憫及幫助。
上帝也教導及幫助我如何與不斷變化的國際團隊配搭。我們的分隊人數有時少到五人,多時到十八人,我們常互相提醒彼此是同路人、要合一、相愛,好讓身邊的人看出我們是主的門徒。我們的隊長回想神的恩典使這些如此不同的人成為一個團隊時,曾兩度感動落淚。一位姊妹在給我的道別信中說:「我愛你」,我真是又感動、又深受激勵。
我們經常仰望耶穌,效法祂「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約一14)。當我們在人群中生活和工作時,我們的生命就是信息。雖然不能主動傳道,但我們知道神在作工,透過本地人信主、忠心跟隨和事奉的見證,在不同時期、以不同的方式感動人們的心,持續引領他們。我們深信,那在這群人身上開始動善工的主,必定成就這工。
對我而言,山城的日子最寶貴的是更深刻認識神的愛(約十四21),祂的同在時常安慰我。我最愛以主禱文祈禱,每當我祈求「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祂幾乎是立刻回應。有一次,停水好幾天,從廚房回收的水也用完了,沒有一滴水可沖馬桶。我喃喃地說:「主啊,我需要水!」當時我就聽到水從沒有關的水龍頭流下來的聲音。
是的,神總是及時回應禱告。另一次,我乘公共汽車上山,由於修路所以一路上塞車,寸步難行。到了半夜,司機突然決定要我們換乘一台較小的汽車。我們被要求離開原來坐的汽車,在雨中摸黑走泥濘的路。我看看我那重達二十公斤的行李,然後禱告仰望神,這時身旁那個早前還在問我在山上所從事工作的年輕人叫我先走,並說他會幫我提行李!他一定是上帝派來的天使,因為我後來在城裡再沒見過他。
某年,一群鄉村女童小學畢業時,助學計畫正好結束,沒有經費幫助她們繼續讀中學。我為此禱告到大約凌晨四點,終於得確據,神對我說:「睡吧,我的孩子。我會處理這件事。」幾個月後,我們收到一筆指定給助學計畫的奉獻,我們所事奉的神果然是信實的。
現在我退休了,我常思想祂的美善和憐憫如何保守我,多希望可以重返山城繼續祝福當地的朋友。我現在需要適應自己的家鄉,我求問神如何成為家人、尤其是年長親人的祝福。我希望定期去探訪一位孫子有自閉症的老親戚,求神帶領我到內心預備好的人那裡分享祂的愛。
詩篇十六篇8節說:「因他在我右邊,我便不致動搖!」家,就是祂要我在那裡生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