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浩鎏
Dr. Patrick Fung
使團國際總主任
「我差你們去,如同羊進入狼羣;所以你們要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你們要防備人;因為他們要把你們交給公會 ,也要在會堂裏鞭打你們,並且你們要為我的緣故被送到諸侯君王面前,對他們和外邦人作見證。你們被交的時候,不要思慮怎樣說話,或說甚麼話……因為不是你們自己說的,乃是你們父的靈在你們裡頭說的。」
(太十16-20 )
數星期前,我們歡送宣教士上工場。我們深知,很多人將進入敵擋福音的硬土之地,當地政權用懷疑的眼光看基督徒。在某些地方,對基督主權的尊崇威脅到領導人的支配權。在另外一些地方,基督的權柄威脅當地主流的多元論,惟獨基督的信念會「冒犯」當地人。即使大受逼迫和折磨,神的子民依然努力傳福音,關懷他人。正如公元165~250年的瘟疫期間,許多倖存的基督徒體現了犠牲精神,主動接觸其他的人,包括敵人。「正是基督的門徒轉化生命的力量和世界觀,有力地見證耶穌是主 。」(William D. Taylor)
至於我們,是如何回應世人的敵擋和對基督信仰的逼迫呢?
我們承認痛苦是真實的
保羅坦然分享他所受的苦:「反倒在各樣的事上表明自己是神的用人,就如在許多的忍耐、患難、窮乏、困苦、鞭打、監禁、擾亂、勤勞、警醒、不食……」 (林後六4-5)
患難中的痛苦是那麼真實,但我們蒙召並非要獨自承受那重擔和痛苦,而是在患難痛苦中一同有分(啟一9、來十34)。或許,普世教會對全球宣教的一大貢獻,就是在患難中的經歷與堅忍。讓我們一起與直面艱難挑戰的人同行,讓我們在痛苦中忍耐的過程一同領受來自神子民的激勵與安慰。
我們認定喜樂是完全可能的
在最後晚餐之時,耶穌受難前如此鼓勵門徒:「這些事我已經對你們說了,是要叫我的喜樂存在你們心裡,並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約十五11)接著,耶穌吩咐門徒要彼此相愛,正如祂愛他們一樣:「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約十五13)費蘭度(Ajith Fernando)有這樣的闡釋:「為別人捨命而又滿有喜樂,是可以同時存在同一人身上的!這樣的人必不致枯竭乏力!」
我們確信神掌權
彼得和約翰被釋放之後,就回到神的子民那裡去。他們向神祈求兩件事:一、放膽繼續傳福音(徒四29);二、求神帶來醫治(四30)。初代教會的信徒沒有求神為他們伸寃報復,而是祈求逼迫中蒙恩惠憐憫;他們不求撤去逼迫,而是求神的道得以廣傳。
作為使團,我們既對主忠心,竭力遵行祂的命令,就已蒙召預備好面對一切的患難和敵擋;面對威逼,仍堅持不懈,困難重重,仍奮力爭戰,學習以智慧行事而不迴避風險。耶穌沒有叫門徒避開風暴,但卻在風暴中拯救他們(太八23),因祂是萬有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