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膠時間

丹尼和莎莉

雖然這國家並非以出產橡膠為主,但「橡膠式」的生活卻可說是這的常態。所謂「橡膠式」,就是指沒有甚麼是可以肯定的,凡事都有相當大幅度的伸縮性。

上課時間表可以改了再改,到上課當天還是可以改期,甚或取消;就算是上課前或是在上課的時候,改動時間安排亦十常八九;私人約會或是小組聚會的時間,雖然是幾經確定,亦經常會臨時調動或取消,輕者等候一時三刻份屬正常,重者等候一句鐘或者一個半小時亦未可知。

至於遲到或缺席者一般都不會感到歉意,因為人人如是、日日如此,又何歉之有?當地人的時間觀念和習慣,有如橡膠一樣,沒有固定的形狀,卻有豐富的彈性。

初來乍到時,對別人的遲到和爽約,我們以爲久而久之就會習以為常,不會介意。想不到三年之後,卻深深感到自己在等候時仍未學會做僕人的本分。但感謝聖靈的提醒,我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並非單純因為家鄉大都市與此地的文化差異,其實根源在於自己是否甘心做一個卑微的奴僕,放下許多似乎是重要的事情,從老遠跑來這裡天天重覆地等候,並且樂意花時間等候。想到這裡,我們發現莫説是三年,就是過去三十年早就應該學會的功課,到頭來仍然掌握得不好……

如今,等老師、等同學、等上門維修的技師、等相熟弟兄姊妹、等候與新相識的朋友見面等等,不知不覺地已變成了我們生活的常規。這樣一種不可預知、充滿彈性、只能到時看一步走一步、有計劃等如無計劃的狀態,成為我們學習「等候」的有利環境!

等候,也許並非只是意志的行動,也許更是萌發自一份愛的表達;等候,並不一定浪費時間,也可以是一項光榮的任務。

住處旁邊的小學每天都傳來小朋友的聲音,常給我們帶來啟發,希望自己能效法小孩子的樣式,每日都進入一個學習的環境和狀態,繼續學好「等候」的功課,用心去模仿主耶穌,並不斷練習,不辱所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