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上)

羅馬書第五至八章

保羅的羅馬書對歷代教會一些著名聖徒的生命影響深遠。眾所週知,希波的奧古斯丁因為母親多年懇切代求,就是讀到羅馬書十三章13-14節而認罪悔改信主。馬丁路德也因為閱讀羅馬書而發起宗教改革:「我明白正是藉『上帝的義』,因著上帝的恩典和憐憫使我們因信稱義。我立時感到自己重生了,樂園的門大開,讓我進入。」兩百年後,約翰.衛斯理聽到台上講員宣讀馬丁路德之羅馬書註釋的序言:「八點四十五分左右,當他論到藉著基督的信,神在人心裡所施行的那種改變,我心裡有股異樣溫暖湧現,覺得自己確實信靠基督,惟靠基督得救,並且得到一個保證,祂已經洗清我一切的罪,且已拯救我脫離了罪與死的律。」這些在教會歷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都有力地指出羅馬書五至八章對我們學習敬虔至關重要。

本期將列出羅馬書第五至六章分段標題和主要思想,然後提出思考的問題,下期將刊出第七至八章的查經內容。除了每天靈修時間研讀聖經之外,你還可以使用優良的註釋書進深研究,例如斯托得牧師《聖經信息系列》的「羅馬書」等著作。

 

羅馬書五章1-11 

我們已經因信稱義,所以我們:

  • 與神相和
  • 站在恩典中
  • 歡喜盼望神的榮耀
  • 在患難中也歡喜,因為知道患難會產生果效
  • 經歷聖靈將神的愛澆灌給我們
  • 將免受神的烈怒
  • 已經與神和好
  1. 因信稱義所產生的這些結果,每一項各是甚麼意思?
  2. 這些都是因信得以進入並享有的事實結果,你認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實踐?
  3. 苦難如何在你或你認識的人生命中產生果效?為什麼有時候受苦反而導致失去信心?

羅馬書五章12-21

 因亞當而死,因基督而生:

  • 亞當犯罪禍及全人類
  • 罪的結局就是死
  • 上帝的恩典通過耶穌基督豐富地臨到眾人
  • 接受上帝恩典的人在生命中作王
  • 不論罪有多大,恩典更大。
  1. 當別人提出「每個人要為亞當所犯的罪受苦很不公平」或是「慈愛的神不能這麼做」,你會如何回答?++++++++++++身為人類,我們在哪些方面與我們的社群有「集體團結」(分享共同情感與集體意識)?
  2. 經文有提及哪些部分關於基督的生與死?這些經文是否意味著:不管他們知道與否,每個人都可以得救?
  3. 請對照亞當和基督,列出異同。

 

羅馬書六章1-14

向罪死,在基督裡活:

  • 我們可以仍在罪中、叫恩典顯多嗎?斷乎不可!
  • 「 保羅所說的信徒並不是如字面所說的不可能犯罪,而是在道德上的不協調」(斯托得)
  • 洗禮就是「老我」已經死亡的視覺呈現
  • 如今我們正在過新生命的生活
  • 耶穌已經死了並且從死裡復活,祂不會再死亡。
  • 認同耶穌,現在與祂一起過著從死裡復活的生命。
  • 活出你現在的身分!讓你的思想、意志和情感符合這些事實。
  1. 「知道我們的舊人和祂同釘十字架」,保羅這樣寫是甚麼意思?
  2. 成為基督徒不是「做一個決定」,而是踏上一條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了解這一點會如何影響我們的傳福音和門徒生活?
  3. 你的老我的哪些部分仍然活著?你如何回應?
  4. 如何使我們的思想、意志和情感與這些事實相符?從人的角度看,是否這就是為敬虔而作出爭戰並得勝?

 

羅馬書六章15-23

神的奴僕,義的奴僕:

  • 奴僕要順服主人
  • 當我們是罪的奴僕時,我們順從罪以至於犯罪。
  • 果子:軟弱;結局:死
  • 但如今我們是神的奴僕
  • 順從神,我們作為義的奴僕而活。
  • 果子:聖潔;結局:永生
  • 神何等的恩賜!
  1. 在現今世界,我們如何能了解奴僕(奴隸)的樣式?在你成長的文化背景中,有甚麼相對應的圖像能夠生動地向這個世代說明何為奴僕?
  2. 罪有時看似有甚麼「益處」?在你成長的文化及身處的文化中,人們認為忽視上帝的律法會帶來甚麼好處?現在生活中是否有任何警示反映人們為罪付出代價?

 

(下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