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浩鎏
Patrick & Jennie Fung
1989年加入使團
使團國際總主任
活在多中心世界
過去一百年宣教圖景已經產生巨大變化。今天我們在這個多中心世界可輕易接觸到來自各大洲、東南西北、不同背景的弟兄姊妹。宣教棒子不僅從西方世界傳遞到主體世界的教會,上帝也正在賜下更多人手。
據我目前所知,范克林(Kirk Franklin)對全球宣教處境中的多中心世界主義所下的定義是最好的:
「多中心世界主義,是全球化及全球在地化的結果,這是一種『刻意』脫離既存權力中心的行動,因此領導權產生在共同學習的社群中。多中心主義認為在一個既有的結構中,各個影響力中心會自動調整。這發生在一個政治、文化、或社經系統中存在多重權力或要角的狀況。這些多重中心可能是領袖、權威、意識形態或是一個在較大政治疆界中的要角。」
華爾士教授(Andrew Walls)深入思考全球宣教的多中心主義之理念並強調:一百處不同地方彼此學習的豐富多彩。他確信,基督教沒有唯一的中心,宣教活動也沒有唯一的中心,他說:「各中心互相需要。」每個中心都能充實其他中心,彼此互惠又互需。
然而,即使有這樣令人鼓舞的理念,我們仍面臨挑戰。基督徒人數成長的重心已經移向南半球國家,財務重心卻仍在北半球國家,儘管一切也許在轉變,但福音由「強者」傳給「弱者」的觀念和實務現正受到挑戰。
共舞——夥伴關係中的三位一體模式
約翰福音十四至十七章的「互滲互存」觀念,字面的意義是「舞動」或「沒有統一性的社群,或沒有個人主義的人格(有差異卻沒分化)」。
當耶穌為門徒禱告 「使他們也在我們裡面,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來」(約十七21) 時,三位一體的互滲互存性模式就從神傳到信徒中。因此,合一是從神傳到信徒們,信徒們也衍生彼此的合一。
因此,夥伴關係代表彼此合一並與神合一。得知我們可以享受與神的夥伴關係實在令人屏息,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三章9節說:「因為我們是與神同工的;你們是神所耕種的田地,所建造的房屋。」神與我們的夥伴關係因著十字架上展現強有力的虛己而成就,但這卻被世人看為愚拙。(林前一20-25)
虛己,是要倒空自己,放棄自己的空間、喜好和動機。這不是世人推崇的雙贏模式;相反的,聖經的夥伴關係是一種犧牲的夥伴關係。
新約聖經用「團契」二字表達多重意義,其中一個意思包含夥伴關係。宣教圈最常提及腓立比書一章5節中的夥伴關係觀念,直向層面強調對基督的共同委身,橫向層面則指對傳福音這個共同目標及使命的委身。保羅感謝腓立比教會不僅供應他的需要(腓四16),更與他同受患難(腓四14)。夥伴關係遠超過資源分享,而是涉及更多面向的共享,特別是在基督裡一同受苦、喜樂、得勝,並與基督同受患難。
夥伴關係——多方位的分享
初代耶路撒冷教會就曾面對這個困難,領袖們責備彼得到未受割禮之人的家並一同用膳(徒十一3)。令人驚訝的竟然是這個在安提阿的新興外邦教會,一個外圍團體,得知耶路撒冷教會的需要就捐錢供應 (徒十一28-29) 。 這樣的舉動需要謙卑、尊重以及接納,接受較弱的夥伴,以及接納自己的不足。
保羅在羅馬書十五章告誡那些堅固的人應該擔待不堅固人的軟弱,不求自己的喜悅。但誰是保羅在此處所指的不堅固之人?在這裡,不堅固的人很可能是指有豐富屬靈資產的猶太基督徒,保羅告誡年輕的外邦信徒要接納「不堅固」的猶太基督徒。隨著南半球國家的教會顯著成長,以及西方教會的衰退,我們應該用甚麼態度對待北半球國家的教會?
安提阿教會分享資源給耶路撒冷教會,但上帝的資源不僅是金錢及其所能帶來的力量。安提阿教會模式可說是「弱者」提供資源給「強者」的模式。在全球大家庭中,每個教會都會帶來非常不同的禮物。有些教會在面對患難和迫害時模塑信心,向我們展示真實福音生命的重要元素;有些教會長年在另一個世俗信仰處境下褒揚主耶穌基督;有些在貧困或不公義中,展現出對上帝的信靠;其他的則帶來信靠禱告的深厚傳統。基督的身體需要所有這些,並且更多。在真實的夥伴關係中,我們將以自身所有的、而非所沒有的在福音使命上祝福全球教會。我們將會尊重並樂見多樣性,不把某種宣教方式強加於另一方。
傳福音的夥伴關係
1992年,博許(David Bosch)在巴黎的一場演說特別講述現代西方文化對福音的挑戰。他以這段話開場:
「我們已經真正進入了一個與我們迄今為止所經歷的任何事物截然不同的時代——當代世界的主要特徵就是全然的世俗化和激進的人類中心主義。」
然而我們面臨的挑戰不只是西方世界,而是全球。全球教會需要在傳福音上忠心又適切地合一。這不只需要我們對聖經的信心,也需要我們「一起」閱讀聖經。
我們需要成為一個「國際化的詮釋學社群」,在當中全球教會領袖們要齊心合作,彼此幫助對方從不同的文化處境中了解聖經,並且察驗彼此的文化偏見。我們致力向世人全心傳揚耶穌基督的福音,因為神的心意是藉著祂的教會——神子民的全球社群——合一又多元,要使天上執政的、掌權的,得知神百般的智慧;(弗三10)因為符合聖經的夥伴關係不僅影響地上,更影響宇宙。我們乃為此被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