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婦女來台灣結婚,早在二十年前就是普遍的社會現象,這個人口結構的改變也出現在萬華的茶室、KTV裡。社會新聞把這些婦女稱為「伊拉客」,估計在萬華就有兩千名。小玉的故事可說是其中一個縮影。
經濟的誘惑
十年前,小玉利用「假結婚」的名義來台灣。她在家鄉有兩名成年的孩子,為了還債並供應女兒到日本留學,她到台灣尋找更好的經濟來源。她在大陸已受洗,同鄉把她帶到我們的婦女中心參加聚會。剛認識她不久,我和同工出去探訪的時候,就在髒亂的巷子裡遇到她。她很客氣地跟我打招呼,樣子很靦腆:「讓姊妹在這裡看到我,真的很不好意思。」
我問她:「妳有想過找別的工作嗎?」她用濃重的口音說:「以前,我在賣包子的店上班,可是那個老闆娘太壞了。切高麗菜的機器如果卡住了,她要求我們用手去清。這很危險!你們台灣人對我們太刻薄了!」
她年齡漸長,體力變差,有人介紹她到萬華上班。起初她的罪惡感很深,可是時間久了,只能無奈接受,覺得沒有其他出路。假結婚的丈夫住南部,她自己一個人在台北打拚。之前不好的經驗的確讓小玉不敢回到「正常」的工作,怕自己的體力不能負荷。
後來,小玉在一次健康檢查中發現腎臟有腫瘤,她很害怕,覺得這是神在懲罰她。她向我們承認,以前曾答應神,如果她還了債,就要離開萬華,可是後來她反悔了。雖然債還了,女兒已從日本留學回來,小玉也存了一點錢,卻捨不得放棄這份工作。雖然她知道犯姦淫是罪,但她很掙扎:「如果不上床,只是摸胸口,這樣可以嗎?」她接著自問自答:「應該是不可以。」我們鼓勵她要認罪悔改,要相信耶穌已經洗淨了她的罪,並倚靠天父供應她的需要。
三個身分
我常提醒自己,每個人都有三個身分。首先,我們是神的孩子。或許你覺得這些姊妹不是真心跟隨耶穌的信徒,但她們仍是照神的形像所造,雖然這個形像被罪扭曲了,雖然她們的生命殘破不堪,可是我們仍然沒有資格論斷或否定她們。「耶和華看人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表,耶和華是看內心。」(撒上十六7)
如果今天耶穌來到萬華,祂會覺得這些婦女是不認真的基督徒,還是祂會因為她們是迷失的羊而動慈心?祂會赦免她們的罪、叫她們離開罪,還是很不耐煩地聽她們的故事?我到醫院看小玉時,心想:「主啊, 祢會醫治她嗎?祢知不知道她還想回萬華上班?」
可是,我突然想到活水泉吳得力牧師常說的一句話:「神的恩典何等奢侈!」他說神差派內地會宣教士到萬華關心街友的時候,萬華的街友人數還不到兩百名,上帝不計較花費的人力、物力、財力,祂也毫不吝嗇地差派我們去跟特種行業的婦女傳福音。如果小玉得醫治,原因不是她聖潔,而是因為耶穌已經擔當了她的罪,耶穌要醫治她來榮耀自己的名。我對神說:「對不起,主啊,祢是萬物的主宰,我沒有資格告訴祢要怎麼做!」
第二個身分,我們都是受苦的人(sufferer)。我們活在這個敗壞的世界,要面對別人的罪所帶給我們的傷害(丈夫的背叛、家人的債務等),也會遇到社會上很多的不公不義,例如被雇主歧視、缺乏工作的保障。她們平均年齡40多歲,中高齡又低學歷,甚至沒有一技之長,如果身體又不好,真的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
注意,我說「受苦的人」,不是「受害者」,因為在萬華,受害者往往也是加害者。如果我們認為婦女是單純的受害者,可憐她們,但不會用愛心對她們說誠實話,那麼當我們發現受害者也是罪人的時候就會生氣,有「被騙」 的感覺,這都是溫情主義作祟。
第三,我們是罪人。每個人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不能推說:「因為經濟不景氣,雇主對我們不好,所以我們來萬華上班。」我也認識很多大陸媳婦努力工作,用勞力換取微薄的酬 勞。面對困境,我們是否選擇信靠上帝來渡過難關,還是堅持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
不過,我們如果只把人看成罪人,我們就不會去了解她們為什麼淪落到萬華這個黑暗的地方,我們只會怪罪或用律法迫使她們遵循道德標準,那麼就沒辦法從恩典的角度來看待她們,或用聖經的話安慰她們。
服事這群抹大拉的馬利亞並不容易,然而,神用這三個身分提醒我更深思想人的罪惡、受苦,以及祂的恩典。
趙歆怡
2009加入使團
台灣珍珠家園本土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