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寄居與大使命

我是第三文化孩子,又是宣子,在宣教工場長大,我越來越明白大使命帶有四個屬靈道理。隨著日子過去,這些道理帶來生命的安慰和挑戰,尤其當我由一個工場搬家到另一個,每處有其獨特的屬靈情況以及文化氛圍。我求神使用這些道理激勵與基督同行的你,無論你身處何地。

「……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二十18-20)

耶穌和門徒說這些話時,祂無疑知道他們和千千萬萬信徒將領受這大使命,向已知的和未知的世界出發,傳揚道成肉身的福音。早期教會門徒和數之不盡的基督徒為傳耶穌的福音,擺上了時間、精力甚至生命,今天我們得蒙承受先賢的傳統。

我是第三文化孩子,又是宣子,在宣教工場長大,我越來越明白大使命帶有四個屬靈道理。隨著日子過去,這些道理帶來生命的安慰和挑戰,尤其當我由一個工場搬家到另一個,每處有其獨特的屬靈情況以及文化氛圍。我求神使用這些道理激勵與基督同行的你,無論你身處何地。

第一,基督的大使命並不是久遠的模糊回憶,而是一場活生生的運動,在這日漸多元的多文化世界中不斷推動著信徒。人們很容易會以為基督教的信條落伍陳舊了,然而很快就察覺到聖靈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活潑地動工,正如神的兒子降生在被人遺忘的伯利恆小鎮,神的手也在我們最想不到的地方做工。

在第三文化孩子的旅行生涯中,我欣慰地見到來自各國的門徒,繼續踐行大使命,基督教不再是「白人的宗教」,福音不再是「歐洲帝國主義的工具」。隨著歐洲、北美愈來愈世俗化,在亞洲、拉丁美洲和非洲,有成千上萬跟隨基督的人勇敢地在二十一世紀肩負起基督的大使命,宣揚慈愛救主轉化生命的福音。無論我們去甚麼地方,福音都活潑有力地植根人心,我們全都被邀請加入一起服事!

第二,大使命並非要求我們單單去忍耐,而是激進而慈愛地宣告使萬國萬族得自由的獨一真理。第三文化孩子通常會融入當地的文化特色和傳統,我們在年幼時已經能夠巧妙地游走於跨文化處境,也為這能力自豪。

但是,持守基督的獨特性卻是一個挑戰。後現代主義横行,要求多元共融的聲音震耳欲聾,人們誤以為獨一性與愛心是對立的。不管是多神論者把耶穌歸入他的滿天神佛,或是相對主義者反對任何絕對真理,持守耶穌是「獨一生命真道」而非「眾多道路之一」是不受歡迎的。這說明所有世界觀都具有排他性,都要求跟隨的人以某種形式只接納自己的那一套。

唯有跟隨基督,我們才有獨特的福氣認識充滿慈愛憐憫、賜生命的個人救主,學效祂並愛戴祂!

第三,基督的大使命並非全然反對世界上的國家或社會架構,反而是包容一切地宣告基督的卓越和權能。世界被政治動盪和衝突蹂躪,我們稍一不慎就被歸邊,被孤立,或站在種種地域、文化或政治議題的對立面。

在世寄居,我們見到貪婪、民族主義、偏執和欺騙帶來的不和諧,又因為剝削、暴力、不公平等事件而沮喪。但是,大使命提醒我們,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基督了,耶穌不僅坐在天上寶座,更是積極地掌權,在地上拓展祂的國度。令人安慰的事實是,全世界大小環節都在基督主權和救贖之下,甚至包括生活在政治不穩、社會撕裂下的挑戰。

最後,基督的大使命並非要信徒孤軍作戰,而是邀請我們和基督同工,祂「常與我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宣教工場最常見的挑戰就是孤單感和疲勞耗盡,許多同工被繁重事工和文化適應澆熄了出發那日的雄心壯志,魔鬼就伺機在軟弱人耳邊鬼話連篇:「你形單隻影;你做得不夠好;你在浪費時間;你怎樣努力也沒有成果。」

我們在屬靈爭戰中得勝不是靠我們自己的努力,而是大使命蘊含的屬靈真理:以馬內利,神與我們同在,我們就已經得勝。在基督裡,我們找到滿有慈愛的安慰者,全能的扶持者;我們的身份不是來自屬靈傳統或是植堂這些事工上所作的努力,而是來自我們所服侍的救贖主。

不論我們離家多遠、舉目無親或沮喪失望,得勝的救贖主坐在天上寶座又站在我們身旁,正如保羅在哥林多前書所說:「……務要堅固,不可搖動,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因為知道你們的勞苦,在主裡面不是徒然的。」(林前十五58)。

 

作者:戴承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