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心,人人都能三杯雞

大家好,我是葉大衛,來自美國德州,我們一家在台灣已經住了八年。相較於璀璨多樣的台灣美食,傳統的美國菜實在太黯淡了。我總是樂於嘗試烹調新的菜式,這次將首次挑戰「三杯雞」!

「三杯雞」的名字來自於烹調時使用了醬油、麻油和米酒各一杯。我今天放多了醬油和米酒,但做出來的味道依然很棒。

預備時間:10分鐘
烹調時間:10分鐘
份量:6人
熱量:308大卡

材料:

  • 半隻雞切成塊狀(約新台幣200元)。
  • 四湯匙的黑芝麻油或麻油。
  • 約10公分的薑塊,去皮並切成薄片。
  • 數瓣大蒜,去皮並剖半。
  • 一兩根辣椒,剖半並取出辣椒籽。
  • 四湯匙的醬油(但我不小心多放了)。
  • 四湯匙的米酒(我不小心又多放了)。
  • 兩把九層塔葉。

作法:

  • 將麻油加熱,並將辣椒、大蒜和薑片入鍋炒香。
  • 加入雞肉塊一同爆炒。
  • 當雞肉大約七分熟的時候,加入醬油和米酒。
  • 當雞肉炒得差不多的時候,加入九層塔,並蓋上鍋蓋燜煮約三分鐘。
  • 將雞塊取出擺盤,配上白飯,大快朵頤!

貼心提醒:

  • 最好直接向肉攤買雞肉,請老闆幫你剁成小塊。
  • 最好可以使用炒鍋,但我還是用了平底鍋(我終究還是個西方人)。
  • 噢,請注意,在放辣椒、大蒜和薑片入鍋爆香前,不要讓麻油的油溫太高。我受了教訓才知道油爆的時候是四處飛濺的,熱麻油也許美味,但會燙傷皮膚!不要讓煮菜變成煮人喔。

嗯,好吃!

當我上網尋找有什麼用雞肉烹調的台菜,三杯雞是第一個跳出來的選項。它的作法相對簡單,而且放很多薑蒜,這絕對是大大的加分,九層塔葉的甜味也讓它增色許多。

我們當晚就把這道菜解決了,全家人都很滿意。比較小的孩子們覺得有點辣,太太和大兒子卻非常喜歡,還希望我有機會再煮。台灣再次讓我們見識什麼叫做美味!

三杯雞有甜甜鹹鹹的風味,是非常具代表性的台灣美食。來自東亞各地的移民匯聚出台灣的文化,使這地的食物豐富多樣。作為一個住在此地分享福音的外國人,我發現自己必須先認識這裡的文化,而美食是反映人們心思的一項重要事物。學著用本地人的方式烹調,帶給我多一些文化洞察力。

編者註:此菜餚源自江西,相傳為南宋末期一江西籍獄卒在獄中做給著名將領文天祥食用,因條件所限只使用了甜酒釀、豬油、醬油各一杯燉製雞塊而得名。後來演變成為贛菜、客家菜,常見於江西、台灣及廣東。

 

作者:
葉大衛 (David & Sigrun Jansen)
2010年加入使團
台北植堂事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