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長的耕耘

這一年是1950年,共產黨游擊隊在當時仍為英國殖民地的馬來亞造成浩劫。政府為了切斷叛亂分子的供應鏈而建立了「新村」,將華人安置於圍有鐵絲網、嚴格宵禁和有守衛駐守出入口的社區。 1952年1月,英國馬來亞高級專員邀請中國內地會/海外基督使團派遣人員住進新村,宣揚改變生命的基督福音。雖然主要動機可能是政治性的,但上帝仍使用這些方式來打開傳福音的大門。事工開始的前十年非常艱難,果效甚微。當地人對外國人常抱懷疑,尤其是成年人,年輕人則比較感興趣和友善。

後來的幾年,同工們開始接待受過英語教育的人,每月舉行聚會,為講英語的年輕人提供團契和教導。宣教士與幾個教會和基督教團體合作,在青年聚會上講道,積極參與基督男少年軍和女少年軍活動,在教會擔任牧師和教師,並推動閱讀基督教文學。他們還創辦福音書房、聖經函授課程《上行之路》(Upward Path,後來交接給「馬來西亞讀經會」)以及萬撓基督教中心。結果,許多來自「新村」和小鎮教會的年輕人移民到大城鎮接受教育或就業,成為教會的活躍成員和領袖。

 

馬來亞大學一直位於新加坡,直到20世紀60年代初才搬遷。大學的基督徒團契有一群充滿活力的學生,他們邀請使團宣教士至團契的聚會分享。一位馬來西亞的牙科學生耿立德(David Gunaratnam)在大學第二年歸向神,並參加使團總部的禱告會。他後來在柔佛的一個偏遠小鎮當一名政府牙醫,在那裡忠心地工作,教導上帝的話語,並帶領人們歸向基督。然後,他轉移到另一個小鎮,繼續帶領許多人歸向神和教導他們。當「海外基督使團馬來西亞委員會」於1978年成立時,他成為第一任主席,任職24年。

 

許多宣教士沒有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但是播下的福音種子多年後結出碩果,歸向基督的當地人繼續為福音做見證。在上帝的主權掌管下,宣教士的工作,就像扔進池塘的石頭一樣,製造出漣漪,一直持續到今天。

 

林貞貞
1996加入使團
在柬埔寨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