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商宣教處處去

序言

營商宣教(Business as Mission, BAM)在 1980-90年代許多宣教會議中還是邊緣議題,目前卻已成為全球的熱門課題。當今環境瞬息萬變,教會、機構、神學院或培訓單位都在重新構想或重新佈局,營商宣教扮演了重要角色。新一代基督徒也正在職場中興起,以新的方式從事宣教。還有人從聖經角度反思此策略的實踐和宣教面,包括對「上帝的宣教」(Missio Dei)的新觀點—從以教會為中心的宣教,轉變為以宣教為中心的教會。

這個轉變主要來自於洛桑運動。該運動從2004年起開始密集討論營商宣教,2010年更提出口號:「普世的教會向全世界傳揚整全的福音」。此呼籲打破了生活中聖俗之分的觀念,而這觀念長久以來限制了教會和機構的策略。使團將使命修改為:「與東亞族群分享全備的福音,叫主名得榮耀」很好地回應這個新思潮。因此,我們看到越來越多人接受了生活、工作和服侍整合的觀念——生命全部都是歸主為聖的。有了這個觀點,宣教/使命的企業同樣可以被神使用,作為宣揚國度使命的有效工具。神在動工,而營商宣教正可滿足全世界對整全福音的渴 求!

為何需要營商宣教?

福音派群體必須正視幾項全球趨勢,其一就是日漸嚴重的信仰迫害和敵意。2019年有兩份報告指出,基督教正面臨最大的迫害,這也意味著我們必須採用更具創意的途徑。有鑒於各國無不希望提高經濟成長以利發展,並脫離貧窮,因此專業人士和企業將不致於被擋在門外。

人們對政府、營利型實體、或慈善機構的透明度和問責制的要求提高了。由於恐怖主義的興起及其資助方式,全球許多稅務和財政的新規範因而制定,但這也表示成本大量提高。人工智慧、大數據和人臉辨識等科技,更使得隱私成為一種奢侈。千禧世代必須面對 VUCA時代(易變性,不確定性,複雜性及模糊性) 的挑戰,他們必須具備企業家精神和多種技能,而這 恰好符合市場和營商宣教運動的興起,也有助於教會和事工機構發掘更多具潛能的門徒。以上只是促使許多人重新思考宣教的一些趨勢與現象,願我們能看見神在何處動工,並能投入其中。

如何參與營商宣教?

營商是市場的一部分,因此所有準備工作都跟雙職 人士或帶職宣教士類似。如同所有職業,我們必須花費相當時間和心力才能成為「專家」。當然上帝會提供蒙召者所需的恩賜、才幹和能力,但我們不可能一夜之間成為優秀的工程師、醫師、律師或老師。在我們被認為有能力用專業服務社區之前,必須先盡力學習和工作。

常見的錯誤是,認為可以快速地把一位營商門外漢轉變為創業者,或把一位事奉者轉變為企業家。無論服事或工作,指導原則其實是相同的;誠信、專 業度、信心及信靠神,這些特質,同樣適用於企 業。以上帝的方式營商意味著誠信、善治,有好的管理、產品或服務,重視關係、永續,以及是否清潔獲利、是否善盡好管家的職責。這樣的企業才能成為董事會、股東、員工、客戶、供應商,以及大眾社會的祝福,你才能成為光和鹽,贏得人們的信 任,以至於能分享生命故事和信仰。

如果你覺得上帝呼召你參與營商宣教,首先請盡可能大量閱讀,參加必要的企業宣教訓練或座談,跟已投入此領域的前輩談談,取得專業訓練,可能還要進入企業或宣教企業中工作,或去讀企業管理等等。如果你已經有能力經營企業,請接受神學或宣教訓練,並且找一位好的導師。你需要在宣教和企業兩方面都接受裝備。

營商宣教需要完善的計畫,要得到不同利害關係者的認同,端視你選擇如何去接觸目標族群或民族。如果你因為問責制度而選擇與某機構合作,同時也接受裝備,那麼你必須要符合該機構的要求。你也需要有良好的自我管理,包括你的體力、關係、與主相會的時間、個人成長計畫,以及符合你的宣教或服事目標。你也必須在你開創宣教企業前先計算好代價,因為營商成功並非必然,而且如果你沒有好好地自我管理,可能會過勞而崩耗。膽怯怕事者請勿輕易嘗試營商宣教。

結論

投入或開始營商宣教固然令人興奮,尤其是想到它將蓬勃發展,為社區帶來祝福時。但你必須清楚自己的呼召,分辨這是否出自上帝,然後付出相應的心力接受裝備。過程中會有信心和品格的考驗,並需承擔一定程度的風險。因此,若你想知道是否應當參與營商宣教,要先求神的國,並求莊稼的主引導你。當你跟隨著聖靈的腳步而行,祂必指引你的路。

 

作者:白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