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個導師, 讓你的短宣更立體

我在2007年第一次以使團同工身份在泰國接待服侍亞洲(Serve Asia)短宣隊,當時我曾提出以下優先次序,提醒隊員牢記在心:
1. 禱告
2. 人
3. 事工

西方思維常著重「當於何時、在哪裡、做何事」而非「是誰、如何做、為何而做」。但我發現需要在禱告中將我們的觀察、問題和感受向天父傾訴,尤其是置身較不以時間為取向的東方文化時,更顯得重要。

回到英國後,我有幸擔任服侍亞洲短宣者的導師,在短宣任務前後輔導他們。我非常享受與有心短宣的人會面,聆聽他們的故事,並傾聽神如何感動他們進入某特定族群或福音事工。有時整個過程並非一路暢通,面談有可能不大順利,在使團大家庭中關於人員與服事安排的溝通也非常複雜。但這些都表示我們要等候神,讓信心更成長。

有心短宣者常對跨文化事奉的實際面有許多疑問,如住宿,行程以及預備(安全,健康及財務),因此短宣導師須是位有經驗且值得信任的顧問。宣教最好的裝備就是學習並活出福音。所以在指導時,我們強調透過一起讀經禱告來建造個人靈命。我們渴望看見服侍亞洲的短宣者在與神的關係中獲得滋養,不只為了短期服務,而是一生之久的長期、全面門徒訓練。

短宣者出發前往亞洲前,我們會討論他們的期望,以及當期望落空時如何因應。我們會規畫在身體、情緒、靈性、關係、文化, 及實務上如何預備自己,也不忘規劃返鄉之後的挑戰。導師也可協助短宣者向差派教會提倡宣教觀念,以提升教會對短宣任務的支持。我也樂於加入教會的代禱團隊,以禱告托住前線工人。

當然,我的工作並沒有因著短宣者返鄉而停止。作為導師會想知道神如何回應禱告,以及短宣期間叫人興奮、困難阻礙或別具意義的各樣經驗。個別的短宣者可能需要有人從旁協助整理短宣心得,好向身邊的人分享經驗,或是協助醫治與團隊成員之間任何可能的傷害。我們也鼓勵短宣者將所學到的功課融入返鄉後的日常生活中,並設定目標繼續服事神。

我非常珍視神如何使用服侍亞洲短宣事工,讓參與者產生對世人的負擔,並對屬靈的堅固營壘有更多了解。藉由作短宣導師,我更深學習先聆聽神的聲音、愛祂的百姓,以及謙卑地跟隨耶穌。或許你也可以?

James & Caroline Steer
司徒露琳
2005年加入使團
英國動員和關懷部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