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卷首語

101,是在100之後又向前踏出一步,也往往代表某件事物的基礎入門。走過100期的回顧與展望,我們將試著在新的系列再次界定「宣教是甚麼」。1988年的蘭柏會議提出宣教的五個標誌,包含了傳福音、教導、憐恤、社會公義和關愛受造世界。宣教學者萊特(Christopher J. H. Wright)將這些標誌整合為三項,亦即教會、社會和受造世界。接下來的三期,萬族萬民也要從這三個面向來探討使團在東亞的事奉。

宣教的行動與教會的存在

教會為宣教而存在,正如火為燃燒而存在。沒有宣教的地方就沒有教會;沒有宣教又沒有教會的地方就沒有信仰。 – 瑞士神學家 布魯諾(Emil Brunner)   沒有教會支持的宣教,和不參與宣教的教會一樣不堪入目。 – 英國宣教士暨神學家 紐畢真(Lesslie Newbigin)   [...]

以神的道建立神的教會

過去四年,我一直在靈風講道(Langham Preaching)擔任東亞區域統籌主任。前不久,收到一位東亞牧者發來訊息:「此時此刻,靈風講道的訓練帶來很大的功效。受訓的牧者能在他們各自的地方講道。過去三個月,因疫情封城,沒有巡迴牧者前來服侍,本地信徒領袖只好包攬一切講道工作。」 [...]

在城市成為教會

童是泰國北部清萊的一位年輕人,是食物評論員和兼職音樂家。童小時家境清苦,母親要他參加教會的週末英文班,好得到免費的食物和照顧,他因此認識耶穌。童十四歲就離開學校開始自食其力。他當過餐館服務生、咖啡師,也跟朋友一起開過餐館卻失敗了。他在酒吧和夜間活動演奏樂器養活自己。他過往常會有幾天或幾周無處可住,也沒錢買食物, 只能依賴收容他的基督徒朋友接待。 [...]

為了傳福音, 我開了一間語言學校!

我們告訴這些成人學生周六晚上有個特別的課外活動,包含遊戲和點心,並且會講一個人從死裡復活的故事。歡迎每個人參加。 大約有四十名學生來了,他們都期待玩得開心。 玩了幾個遊戲之後,我將他們分組,用他們的語言分享。坐在我面前的有:幾位老師、一位警察、幾位公務人員、軍人、男女商人等。我使用幾張彩色海報講述了耶穌生平、受審、釘十字架以及復活。 每個人都專注聆聽——他們從未聽過這故事。

紀念崔元一

2019年四月,我們來自南韓、三十八歲的同工崔元一因病溘然離世,回到天家。 透過幾位同工的回憶,讓我們更多認識這位年輕宣教士的事奉與見證,也願主藉著他的生命激勵、興起更多工人。

千金不換的獨特經歷

先來談談對我們第三文化子女而言最顯而易見的事吧!我們最常被問到、也最討厭回答的問題可能是:哪裡是家鄉?請別誤會,這問題很有趣,但恕我們無法直接回答。因為要我們挑出一個可稱為家鄉的地方真的很難。在自我介紹時,我通常會讓別人猜我來自哪裡,因為觀察他人對我的看法更有趣。

恩典, 來自天父的邀請

我犯的第一個「錯誤」,是讓他的孩子加入。 我正和朋友及孩子的同學們一起打棒球,這畫面實在引人注目——兩位父親帶著一群不同膚色的孩子,玩著當地人陌生的運動——但多數人只是觀察,比劃,或者拍照。 不過,這位先生似乎希望他的孩子能下場試一試。我從他的站姿、位置,以及他的比劃和講解得知他的意圖。一旦講到父親、兒子和棒球,我完全無法拒絕。

以巴弗提—短宣支援

腓立比書二25-30, 四18 神重用的宣教士也有沮喪難過的時候。保羅在腓立比書讓我們稍微看見這光景。當時保羅被囚於羅馬,他在死刑陰影籠罩下仍然樂觀信靠,積極傳揚福音,同時也不諱言有人嫉妒、攻擊、離棄他。在那時刻,腓立比教會派以巴弗提來探望他,自然帶給他極大的鼓舞和喜悅。 讓我們從腓立比教會和以巴弗提的身上,學習如何成為宣教士的鼓勵和支援。

從此不再種土豆

我從小學二年級便開始厭惡學校,一切的起頭仍歷歷在目,那天我對老師說了不該說的話。老師教我們讀詩,我問她:「我們能不能說『冰雪把我們凍僵』,而不說『冰雪令我們精神抖擻』呢?」只是一個簡單的提問,老師卻認為我在挑戰她的個人權威。她打了我的頭,向全班同學宣佈我是一個壞學生。

甚麼! 我的短宣職責就是刷臉書?

因參加海外基督使團的服侍亞洲短宣體驗,我在2019年的冬季來到日本青森縣,承蒙簡馬田和簡露芙(Martin & Ruth Ghent)的帶領和支持,在他們的教會服侍了兩個月。青森以年降雪量最高的城市聞名全球,因此我每天的例行事奉除了剷雪和挖出被雪掩埋的汽車之外,也會為各樣活動做清潔和佈置會堂的預備工作,有時還會參加英語班的外展活動。 [...]

馬來人的主食:蘭花拌飯 KHAO YAM

外帶一包十塊的Khao Yam,是我們跟這裡居民的主食。一包十塊的Khao Yam,也是「入得廚房、出得廳堂」的菜單,是觀光客的首選。一餐十塊的Khao Yam,看起來賣相吸引,不需要很長的準備時間,成本也不多。可是,從一包十塊的Khao Yam,我們可以領悟到馬來人日常樸素的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