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奉的滿足與喜樂

每個願意走上工場的工人,都是回應主的呼召,要過討主喜悅的人生。過程中當然有艱辛流淚的日子,但若細心回想,快樂滿足的日子更多。

越南印象

學習越南語的人中,以漢語為母語的有福了,因為越南語約七成左右的詞彙來自漢語。 譬如表達謝意的片語 「cảm ơn」(c讀k聲),漢語直譯便是「感恩」,可能源自儒家文化中「禮尚往來」的概念——受人恩惠理當銘感於心,以期來日報還。儒家文化對這個民族的影響處處可見。

完美時機

距離目的地還有三小時車程,長途汽車猛然停下,偏離原定路線,駛向大路旁的一個小鎮,最後在一間醫院的停車場熄了火。司機慌亂中回頭向我們解釋,他剛接到家人短訊告知:他的哥哥剛被送到這間醫院。司機一邊奔往急診室,一邊回頭喊著說馬上便回來。

殺豬過年

每年到了初冬,就接近本地少數民族的新年。和本地的主要族群一樣,這裡的過年也是全家團聚的節慶,打工的遊子大多回鄉過年,所以到了這個時候,縣城街上就會出現人潮。他們多半是從外地回來的,難得回鄉一趟,通常會在縣城裡和朋友聚聚、喝酒、吃飯、唱歌,耍好幾天才真正回鄉下過年。(註:本地人說「耍」,就是「玩」的意思。)

跨越內心的疑惑

生於基督徒家庭,你自然而然身處非常「基督教」的環境(沒有更貼切的形容)。自小我便學習聖經故事、入讀基督教學校,雖然年幼,但我比學校老師更通曉聖經,我還記得怎樣糾正英文老師關於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的故事,那可是我最喜歡的聖經故事,她怎麼可能講得過我!

勿忘初衷

其實我少年時代從沒認真想過當宣教士。中學時期的夢想是當一名太空人,無奈數理成績不好,我的太空夢碎。可我的想法還是古靈精怪的,覺得去美國太空總署(NASA)做清潔打掃的工作也好啊!

與本土教會及機構合作

保羅對他所處的時代影響甚鉅。我們可以想像他周遊羅馬帝國傳講耶穌,但如果我們認為他是單槍匹馬,那可就錯了。保羅喜歡團隊事奉,少有單獨行動。每當有同工返回他身邊,他總是歡喜快樂。

蒙福多於祝福

在H城外某少數民族的村落裡行走禱告時,我們遇上村婦金娣,便問:「願意讓我們為你祈禱嗎?」。

單身又何妨

記得當年清楚要到穆民之中長宣,臨行前,一位相識多年的好友滿臉愁容地對我說:「聽說一個單身姊妹在穆斯林地區生活很不安全,也有很多的不便,我真的很擔心妳!」我說:「是啊,我也聽說了,但是我下週就要啟程出發,只剩幾天的時間,應該來不及找個人結婚吧?

回憶·歡欣·更新

從2014年8月澳洲使團舉辦第一場慶祝活動開始,直到2016年4月菲律賓使團舉辦最後一項活動為止,感謝神藉著使團慶祝150週年的各類活動讓我們團聚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