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待客之道若要説西藏人的特色,必然包括他們歡樂及熱誠待客的品性。我們在藏族地區快住滿二十年,期間經常受邀到朋友家作客短住,也曾在旅途中偶遇就被邀請到家裡作客。我熱愛在遊牧民族部落的地區駕車闖蕩獵影,常有騎著摩托車的牧民停下來,邀請我們到他們家用茶點,每次都必品嘗鹹酥油茶或奶茶,也少不了當地的包餅,總會聽見他們用熱情的藏語「Jia tong, gori su, su, su!」請客人多吃多喝。 READ MORE
變遷中的緬甸緬甸佔據地理上的戰略位置,是連結東亞與南亞的橋樑。近年透過選舉,締造了自1962年以來第一個平民(非軍方)政府,緊接而來的是漫長的改革進程。雖然權力過渡相對地順利,但是要建立有效能的官方和非官方體系,仍需長時間努力。此外,緬甸長久以來由國家控制經濟,加上國際制裁和孤立,所以振興經濟也是一大挑戰。 READ MORE
伊斯蘭教入東亞小史在西方,人們往往不會將伊斯蘭教和東亞(北至蒙古,南至印尼,西止於中國新疆)聯繫起來,但其實在東亞地區住著數以億計的穆民。 東亞人民是海外基督使團的服侍對象,其中也包括穆民。我們去住在他們中間,逐步建立關係並服侍他們。生活在東亞的許多穆民群體,對耶穌所知甚少 READ MORE
皮卡丘在新加坡的日子聽到媽説我可以向學校請假跟隨她到新加坡好幾周,真的很興奮呢!我已聽過「海外基督使團」這名字很多次,早前陪媽去上 候選宣教士課程時,我和鈴木家的三個小孩交上了朋友,他們的爸爸是日本人、媽媽是中國人。這次因為我們的父母都去新加坡參加使團的「迎新課程」,我可以和鈴木家的小朋友在那邊待上一個月!每天見面一起玩,耶! READ MORE
山城的日子因著深信神愛我,也為了順服祂,2004年4月我成為山城的長期同工。當吉普車順著蜿蜒的山路上山時,我淚流滿面,耳中迴響著這首詩歌:「天與海皆我所造,我聽見子民怨聲,誰願意去?」我默默對神說,我已聽到祢的呼召並且正在前往祢的子民所在之處,但我不知道可以做甚麼? READ MORE
愛的代價上世紀八十年代菲律賓南部的一個穆斯林村子,三十出頭的美國宣教士約翰與妻子碧妲帶著兩個小孩剛搬來一個月,正在熟悉語言、建立關係的階段。這天,他如常出去,在路邊與村民愉快地交談,突然,「砰!」背後一聲槍響……友人從血泊中抱起他向醫院狂奔。噩耗傳來,時任地區監督的史祈理立刻從島上另一邊趕來。 READ MORE
現今的機會2007年當我們全家作為海歸回到闊別近七年的中国時,我從來沒有想到有一天會步入全職服事海歸的道路。那時我的「呼召」是作為拿到美國文憑的海歸基督徒来服事中国的弱勢群體,并將福音帶給他們;同時作為在校園團契信主并成长起来的的同工,我心中也懷著對學生事工的負擔。 READ MORE
新疆使徒一個復活節主日的早上,在兩名基督徒墓前,我們和一群信徒肅立,記念主耶穌的復活,也向1933年烏魯木齊政變期間殉道的弟兄致敬:一位是巴富羲醫生 (Dr Emil Fischbacher),到工場僅十八個月;另外一位是資深宣教士馬爾昌(Percy Mather),他從1914年開始一直與傳奇人物胡進潔宣教士 (George Hunter) 並肩侍主,直至感染傷寒早逝。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