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魚散壽司

母親非常好客,多年來將款待的恩賜發揮到極致,尤其是在烹飪方面,現在雖已屆80高齡,仍愛接待客人,甚至能煮出比以往更出色的菜餚,真心享受服侍客人。母親讓我見識到烹飪是服侍他人的好方法,尤其是被神使用時。

廿載耕耘

我在1997年初次認識饒恩,當時我和內人在「關懷全球宣教機構」(World Concern)服事。那時我們剛剛抵達柬埔寨,負責在東北部的文盲族群中推動識字活動。最初的對象就是科隆(Krung)和布勞(Brao)兩個族群,平安村是其中一個布勞村落。項目組長經過初步勘察後,與工場主任決定在平安村開設識字班。身為聯絡員,必須探訪已設立或即將設立識字班的各個村落,我就這樣初次踏足平安村。

熱情的咖啡義工

當我們搬到三笠,正思想如何跟這個社區建立關係,認識更多人,神帶領我們到一所義工中心登記作義工。

與眾不同?

現在我偶爾會覺得跟別人不同,因為我正在我的第三個亞洲國家服事!我還在學習如何適當地表達問候、回應和建立關係,這些都不容易。但我同時也感到獨特,因為上帝給我第三文化子女(TCK)的身份。我已經學會不論祂呼召我到何處或做何事,都能自在安穩!

出去?留下?

常有人好奇地問我們:「你們是宣教士,為什麼沒有在海外宣教?」 2008年我們領受宣教呼召,離開做了十五年的工作,全家朝著前往創啟地區長宣做準備,並開始申請加入使團。沒想到,神的帶領出乎我們預期──竟是留在台灣。

在商言「商」

「甚麼甚麼?起司蛋糕賣完了?!」兩位女士倒吸一口涼氣、拍著胸口驚呼。我在一旁聽見她們和我們店長的對話,開心得直偷笑。剛剛才有另一位客人說,一想起我們美味的「奶油泡芙」就睡不著覺,我們起初有點迷惘,過了一會兒才明白,原來她說的是提拉米蘇。 在工場快二十年了,這兒的居民總是我們心頭的牽掛。

堅持不懈

是否該四度重回日本?是神的旨意嗎?對得起孩子嗎?難道不該為他們留在德國教會服侍? 第三次回德國述職期間的某個黃昏,我與妻子樂芙眺望遠山,懷着祈禱的心再次討論此事。雖己尋求指引多日,仍未收到神回應的隻字片語,卻仍懷着信心,相信神會托住我們一家,毅然再赴日本服侍。

直到地極的呼召

三十多年前, 我告別馬來西亞分別到香港、菲律賓和美國進修神學和教育學。在美國結婚後,一心一意想把所學獻給中國同胞,沒想到讀博士學位的最後一年,神屢次問我是否願意為祂「走到地極,做外邦的光」?而那「地極」,是我從來沒有預料、我眼中既遙遠、又迷糊的蒙古國!

甘苦與共

數星期前,我們歡送宣教士上工場。我們深知,很多人將進入敵擋福音的硬土之地,當地政權用懷疑的眼光看基督徒。在某些地方,對基督主權的尊崇威脅到領導人的支配權。在另外一些地方,基督的權柄威脅當地主流的多元論,惟獨基督的信念會「冒犯」當地人。即使大受逼迫和折磨,神的子民依然努力傳福音,關懷他人。 至於我們,是如何回應世人的敵擋和對基督信仰的逼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