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股繩子不易折斷

每當提到差傳鐵三角,總會以教會、差會和宣教士為主角,可是這鐵三角也不是牢不可破,其中也有弱點;特別在關係上,

我兒,你要將心歸我

從小我在傳統民間信仰的農村家庭長大,後來在基督教學校認識主並受洗,因害怕父母生氣,當了四年秘密的基督徒。直到一個特殊的時刻,我母親跟我在一間教堂裡做禮拜,那天碰巧是聖餐主日。當我還在矛盾糾結如何逃過母親的眼目時,似乎聽到祂的提醒

情誼歷久一樣濃?

在各樣的故舊關係中,友誼可能是最不自然的一種。父母和家人的關係是一種天倫的羈絆;和差派教會的牧長之間,則有責任與義務為基調,讓關係持續發展。那麼,教會弟兄姊妹呢?是友情歷久一樣濃,或是感嘆人走茶涼? 本刊編輯邀請了兩位宣教士來談談對家鄉肢體的感想,也幫助我們反思自己的角色。(因為受訪者掏心掏肺分享,為避免流彈誤傷友軍,請容許我們以代名呈現訪談內容。)

疫情下的機智助人生活

幫助人而不讓他們因獲得幫助而感到糟糕,是一門藝術。 ~美國作家 瑪格麗特.瑞克(Margaret Renkl) 在珍珠家園服事的這十二年,我深刻體會到這句話。助人者要留意受助者的感受,讓她們覺得是有尊嚴的。

是的,我們還無法出國,但我們確實出發了!

「籃球等我們去日本再買唷!」「書桌等我們去了日本再買唷!」我們和孩子之間常有類似的對話。因為不能確定出發日期,所以像這樣需要考慮「要不要」的事情實在太多了。此刻,每次曬衣服的時候,看著手中新買的衣架都還是覺得:「買得還真好!哈哈!」

我是誰?

「你是華人還是馬來人?」「哇,你英文怎麼這麼好?」「你讀寄宿學校,你父母一定很有錢,對吧?」結交新朋友時,我常會被問到這些問題。而我的回答常把他們弄得更混亂,因而詢問更多問題。

提摩太—承接巨任

年少有為 使徒行傳十六1-3 路司得和以哥念的弟兄們都稱讚他。保羅有意要他一同出去。(徒十六2) 保羅剛展開第二次宣教旅程就和巴拿巴分手,需要重組他的宣教團隊。他來到路司得,在教會遇到一個出色的青年領袖,提摩太。

馬來西亞—多元文化之地

2014 年3月8日凌晨1時45分,馬來西亞吉蘭丹州一名商人宣稱,看到天際一團明亮白光,據信是一架飛機朝南海急速墜落。失聯的馬航370至今仍是個謎團,卻讓馬來西亞在國際舞台變成知名國度。

新疆拉麵

中國人聲稱向馬哥孛羅介紹了「麵」這種食物,之後他返回義大利就教當地人製麵。意大利人則反駁是馬哥孛羅把義大利通心粉帶到中國,中國人才學會做麵的。姑且勿論真相如何,在東西方交匯的古絲綢之路上有一種麵食(或許是通心粉),美味絕倫,就帶大家來嘗一嘗吧。

104 卷首語

疫情衝擊之下,人們對於「關係」有了更多感受,可能更加珍惜面對面的自然流露,或者領悟到對著螢幕也是一種交流。接下來的三期雜誌,我們將以「宣教有關係」為系列主題,探討宣教工人與神、與原生文化,以及與新夥伴之間的關係。

單靠主‧迎挑戰 朝陽初照創啟地

在創啟地區工作是極具挑戰的。第一個前線──大國A城是同工們居留的地方,是一個踏腳石,在那裡需要等候,同時繼續在跨文化的環境和多變的政治氣候中接受各樣磨練。為了預備居留,我們或會作雙職工人,我則以教育專業身分,遵行大使命。 [...]

低谷迴音

他已服事神許許多多年,是個沙場老將了。 這次他辦了一個大型護教兼佈道會,會前花了許多時間,費盡心力預備,設想各種可能的情況和提問,裝備自己的勇氣和膽識,自詡堅定為神做見證,打一場美好的仗。 當天會場坐滿了人,更激發他高昂的士氣,在講台上他的台風穩健,論點擲地有聲,獲得很多的肯定和認同。 [...]

為露宿者和貧苦大眾請命的 小倉進先生

沒有圍牆的教會歡迎所有人前來,不分社會地位、教育背景、職銜和信仰取向,皆可加入;不會被拒絕、也不會遭別人白眼。 東京的池袋站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繁忙的車站,位於站旁的良友教會(仲良し,Nakayoshi)是一個歡迎貧苦大眾和露宿者的社群,自1979年起已開始租用房間聚會。目前,約有三十人在新建的豐島區社區中心參與主日崇拜和下午茶聚。

可以呼求的名字,可以投入的臂彎

當我談到自己是多麼期待那一刻時,我應該不是唯一做此設想的人。我所說的「那一刻」,是指心靈擺脫身體束縛,眼睛注目永恆,俗世一切憂慮紛擾都因目睹上帝榮美而消失得無影無踪。但很遺憾,這並非我的經驗之談。  

從「花甲男孩轉大人」看民間信仰

《花甲男孩轉大人》是2017年的一部臺灣電視劇。創作歌手盧廣仲在劇中飾演鄭家的長孫鄭花甲,一個大學念了七年的「魯蛇」(loser)。因為阿嬤即將過世,鄭花甲回到鄉下老家,面對與家人複雜的關係和衝突,最後前嫌盡釋。 內地會宣教士自二十年前開始專注於基層福音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