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融合:木耳炒牛皮

牛皮餐在西非很受歡迎,在尼日利亞(奈及利亞)叫Ponmo。有人戲謔說尼日利亞人把牛皮都吃光了,不留下一片給他們的皮革工業。

在肯尼亞(肯亞),我們的中國朋友經他的喀麥隆朋友介紹,嚐了牛皮餐,覺得味道不錯,所以決定自己改良。他用廚師精準的刀工把已經加工的牛皮削成薄薄晶瑩剔透的一片片,配料就地取材,加上中國人的食材、採用中國人的炒法,炒出了一道有中國風味的非洲牛皮餐。薄薄的牛皮片,混著蒜片、木耳、蔥片、乾辣椒炒香,一口咬下去,脆脆的,有海蜇的咬勁,很有味道,非洲朋友都喜歡。

 

我的爺爺那一輩從中國到南洋的時候,也是如此。他們把當地的食材、當地的煮法揉合了家鄉的煮法,利用一些從家鄉帶來的食材,煮出了一道道別緻、能夠進入本土又蘊藏著鄉愁的美食:laksa(叻沙), 咖哩蝦麵,咖哩魚頭……。

 

我們的舌頭常常比我們的心先跨越文化,如果我們的心因此也能夠被牽引,用愛和包容跨越文化,那麼一個特別的群體就會漸漸成型;一個能夠超越文化,把人與人之間的差異編織成美麗圖騰的群體,多元卻共通,多元卻美麗!

 

 

材料:

  • 處理過切成薄片的牛皮片 (500克)
  • 木耳 (50克)
  • 蔥片 (50克)
  • 薑片 (10克)
  • 辣椒油 (20克)
  • 蒜片 (20克)
  • 食鹽 (3克)
  • 料酒 (20克)

 

炒法:

  1. 將牛皮汆燙去毛,洗淨,入鍋內用水煮至斷生(八分熟),撈出切成小片條。
  2. 鍋中放油至六分熱,放薑片,蒜片,蔥片用大火炒出香味。
  3. 3. 加入辣椒油,放入木耳,加料酒,食鹽,再投入牛皮片條炒香。

 

惟恩
2002年加入使團
非洲僑民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