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卷首語

「希望上帝不要呼召我作宣教士。」關心宣教的讀者們,心頭不知道是否浮現過這念頭?在工場服侍超過三十年的倪僕生就想問了:你是不是對宣教有甚麼誤會?甚至,對上帝有甚麼誤會?是時候破除心頭那團模糊的恐懼了!請翻開主題文章吧。

106卷首語

服事已經很艱難了,何苦還要節外生枝,再添「關係」?我們在前兩期討論了與神的關係、與家鄉支持系統的關係,但「同路人」是否真有必要?使團助理總主任溫遜皿根據他多年的事奉經驗,說明結伴同行的三個好理由。加入使團本身就是一種新關係的建立,太陽花將娓娓道出一個宣教新兵融入團隊的心路歷程。和日本牧師配搭又是什麼滋味呢?來自新加坡的載華將分享他在跨文化配搭關係中的所感所思。

104 卷首語

疫情衝擊之下,人們對於「關係」有了更多感受,可能更加珍惜面對面的自然流露,或者領悟到對著螢幕也是一種交流。接下來的三期雜誌,我們將以「宣教有關係」為系列主題,探討宣教工人與神、與原生文化,以及與新夥伴之間的關係。

103 卷首語

新冠疫情無疑是這兩年最大的災難:無數生命失去,人們被迫關在家裡,社會與經濟幾乎陷入停擺。世界要因此毀滅了嗎?事實似乎相反,人類習慣的生活方式可能會被摧毀,但「世界」卻能變得更好,有部紀錄片就捕捉到:日本奈良的鹿群不再仰賴遊客給予的仙貝,回歸自然的草食生活,毛色反而更亮麗;海灘沒了擁擠的人群,海龜媽媽終於能安心產卵……。

102期 卷首語

教會、社會、受造世界是這三期的主題,101期初探宣教士如何建造教會,102期將帶您 [...]

101 卷首語

101,是在100之後又向前踏出一步,也往往代表某件事物的基礎入門。走過100期的回顧與展望,我們將試著在新的系列再次界定「宣教是甚麼」。1988年的蘭柏會議提出宣教的五個標誌,包含了傳福音、教導、憐恤、社會公義和關愛受造世界。宣教學者萊特(Christopher J. H. Wright)將這些標誌整合為三項,亦即教會、社會和受造世界。接下來的三期,萬族萬民也要從這三個面向來探討使團在東亞的事奉。

卷首語——一百期紀念號

「一百」在中國內地會/海外基督使團的歷史中,蘊藏特別的意義。 1887年戴德生呼籲衆弟兄姊妹為中國禱告,求主興起一百位宣教士,把福音傳到中國內地,神應允了禱告。1929年,內地會總主任何斯德,寫信給衆教會,求主賜一百位弟兄,到中國最偏遠的山區鄉鎮,把福音傳到未竟之地。1965年,是內地會一百週年,主題是「讓宣教的靈火繼續燃點」。

99期卷首語

時序雖已進入春天,但庚子年的低壓不減反增。中國教會的嚴冬仍舊持續著,新冠肺炎的風暴又席捲全球,無論是前線的事工,或是後方的差傳教會,同感莫大衝擊。 在這肉眼無法辨識的微小病毒身上,我們能學到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