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政治成為泰國學生的熱門話題2021年9月我透過Zoom跟五位來自曼谷的泰國基督徒大學生開會,蒐集他們對於福音與流行文化的意見。這是個有趣的會談,因為我原本預期這些學生會大談電玩、Netflix,或是BLACKPINK和防彈少年團等韓流團體。但出乎我意料,他們首先提到的卻是泰國政治。他們覺得在泰國年輕人,特別是曼谷的年輕人中,政治是非常顯著的潮流,所以對他們來說,這就是「流行文化」。 READ MORE
樂來越愛祂在越南多姿多彩的文化裡,交織著許多音符。越南人向來透過歌曲與音樂表達個人情感,因此匯集了許多有關人生、愛情、困苦、戰爭、自由及歡樂的曲目。越南的音樂雖然曾被不同文化影響,1 卻始終能保存其民族特色。 READ MORE
如何拯救車上所有的人?《開端》給我的省思如果有一天,你因一場意外不幸身亡,醒來後卻發現:你竟然還在相同場景,可以重新再活一次,你會做些甚麼?是自己逃離意外就好?還是加入拯救全車性命的行列? READ MORE
從「花甲男孩轉大人」看民間信仰《花甲男孩轉大人》是2017年的一部臺灣電視劇。創作歌手盧廣仲在劇中飾演鄭家的長孫鄭花甲,一個大學念了七年的「魯蛇」(loser)。因為阿嬤即將過世,鄭花甲回到鄉下老家,面對與家人複雜的關係和衝突,最後前嫌盡釋。 內地會宣教士自二十年前開始專注於基層福音工作。 [...] READ MORE
恩典, 來自天父的邀請我犯的第一個「錯誤」,是讓他的孩子加入。 我正和朋友及孩子的同學們一起打棒球,這畫面實在引人注目——兩位父親帶著一群不同膚色的孩子,玩著當地人陌生的運動——但多數人只是觀察,比劃,或者拍照。 不過,這位先生似乎希望他的孩子能下場試一試。我從他的站姿、位置,以及他的比劃和講解得知他的意圖。一旦講到父親、兒子和棒球,我完全無法拒絕。 READ MORE
明天一起吃早餐嗎?「那明天一起吃早餐嗎?大學口那家煎餅,如何?」我在當地的朋友拖鞋哥如此向大家提議。 我雖然開心表示要加入,但內心其實相當疑惑,明天也不是假日,大家今天也聚了這麼久,為什麼還要約吃早餐? READ MORE
學一門「必修」課我本來就喜歡簡約,簡樸的生活難不倒我,在緬甸生活,真正讓我覺得比較困難的是,樣樣東西都很容易壞掉。即使你的鄰居說:「我們這兒沒有一樣東西壞了不能修」,但真相往往是「壞了又修、修了又壞」。所以,雨傘傘骨斷了可以修,夾腳拖鞋斷了可以縫,不論什麼家電,壞了通通可以修……,但不保證修好了可以用多久! READ MORE
血祭與草莓芬達前陣子正好讀到一篇文章,標題是「在泰國,草莓芬達取代了血祭」。 (https://www.pri.org/stories/2017-04-06/thailand-blood-sacrifice-out-strawberry-fanta) 多數泰國家庭都設有一座神龕,用來祭拜祖先的亡靈,以求保護個人財物。他們會用許多水果、甜食、米飯、椰子來祭拜,其中最特別的是草莓口味的芬達。 [...] READ MORE
他人的目光 雙目低垂,雙唇緊鎖,我木然地站著。在每個人期待我開口的目光下,我卻感到唇乾舌焦,嘴裡像填滿了沙漠的熱沙。 我己經十二歲,按理不應怕羞、不敢向新同學自我介紹,但面對四十張好奇的臉孔,巨大的壓迫感仍令我雙膝顫抖不停。不是因為要用普通話而非維吾爾族母語發言,也非因我是班上唯一的新生,而是因為我看起來與其他同學不一樣,我還未開口便先遭受一番評頭品足。 READ MORE
橡膠時間丹尼和莎莉 雖然這國家並非以出產橡膠為主,但「橡膠式」的生活卻可說是這的常態。所謂「橡膠式」,就是指沒有甚麼是可以肯定的,凡事都有相當大幅度的伸縮性。 上課時間表可以改了再改,到上課當天還是可以改期,甚或取消;就算是上課前或是在上課的時候,改動時間安排亦十常八九;私人約會或是小組聚會的時間,雖然是幾經確定,亦經常會臨時調動或取消,輕者等候一時三刻份屬正常,重者等候一句鐘或者一個半小時亦未可知。 READ MORE
十二單張雅琍 2013年加入使團 家庭教會/學生事奉 「十二單」是日本傳統上貴族和官家仕女中最正規的服飾,十世紀平安時代開始成為女性的朝服;到了現代仍是皇室女性在即位禮、婚禮、御大禮、祭祀等重要場合的正式禮服。 READ MORE
殺豬過年每年到了初冬,就接近本地少數民族的新年。和本地的主要族群一樣,這裡的過年也是全家團聚的節慶,打工的遊子大多回鄉過年,所以到了這個時候,縣城街上就會出現人潮。他們多半是從外地回來的,難得回鄉一趟,通常會在縣城裡和朋友聚聚、喝酒、吃飯、唱歌,耍好幾天才真正回鄉下過年。(註:本地人說「耍」,就是「玩」的意思。) READ MORE
伊斯蘭教入東亞小史在西方,人們往往不會將伊斯蘭教和東亞(北至蒙古,南至印尼,西止於中國新疆)聯繫起來,但其實在東亞地區住著數以億計的穆民。 東亞人民是海外基督使團的服侍對象,其中也包括穆民。我們去住在他們中間,逐步建立關係並服侍他們。生活在東亞的許多穆民群體,對耶穌所知甚少 READ MORE